序的文体知识

序的文体知识    1.序:有两种,一是书序,如《指南录后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二是古代文人分别各以诗文相赠,是为赠序,如《滕王阁序》。    2.疏:古代大臣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发表观点的文体,相当于“表”,如《谏太宗十思疏》。指南录    3.碑记:镌刻在死者墓碑上了解、歌颂死者的文字,相等于“墓志铭”,表达方式上叙利亚、议、为善...

2024-01-06 38 0

重阳节有什么传统习俗

重阳节有什么传统习俗重阳节有什么传统习俗重阳节有什么传统习俗1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既是抒怀酬志的精神仪式,又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心智功课。“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带来不羁与宏放,带来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视野对心境的营造、地理对情思的薰染,使得“往高处走”——有了强烈的'召唤力,成了风靡千年的诱惑,于诗家墨客,更是一味精神致幻药...

2024-01-03 28 0

初中语文作文经典素材_作文素材

初中语文作文经典素材    在初中的语文写作中,学生要多积累一些较为经典的作文素材。下面是橙子整理的一些关于初中语文作文经典素材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初中语文作文经典素材1: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传说东方朔帮一宫女回家团聚,向皇帝谎称火神爷要在正月十五放火烧长安,他要求汉帝用汤圆(后称元宵)祭火神爷,百姓家家做汤圆,挂红灯,...

2023-12-24 11 0

2023年生活知识_元旦是农历日期及相关资料

2023年元旦是农历日期及相关资料 元旦是农历哪一天  大扫除:年廿八,家家户户为了除去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便把屋内打扫得干干净净。  贴春联、挥春:对联,又称春联,它的种类很多,但大致有对联和春条。每幅对联都有横披和一个「福」字,而春条则如「万事亨通」,则单贴在适当的地方,如门柱上等。其 实因春联(包括对联和春条)在古代都是专人挥毫(用毛笔)书写的,所以俗称「挥春」。而广东...

2023-12-24 30 0

一二三年级关于雪的古诗

一二三年级关于雪的古诗1、《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4、《冬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5、《冬》【明】康海云冻欲雪未雪,...

2023-12-09 29 0

到英国旅游的英语作文

到英国旅游的英语作文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通称英国,又称联合王国,下面就是整理的到英国旅游的英语作文,一起来看一下吧。到英国旅游的英语作文:Life has many, “the first” is always unforgettable. Today, I'm excited to tell you about my first trip to britain.旅游英语作文Last su...

2023-12-08 12 0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节日由来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节日由来介绍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习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以下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日期)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除夕(腊月的最终一天)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下元节...

2023-12-08 25 0

100个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知识点测试题

100个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知识点测试题1.“一”型测试题“一”型测试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的《    》。5.“天下第一行书...

2023-12-05 10 0

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

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1.孩提:指2—3岁的儿童。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4.黄口:十岁以下。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6.束发:男子十五岁。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7.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

2023-12-05 18 0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篇

三一文库(www.31doc)〔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篇〕▲  (一)、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2023-12-05 14 0

中国新年风俗礼仪大全

中国新年风俗礼仪大全下面介绍的是中国新年风俗礼仪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扫除:年廿八,家家户户为了除去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便把屋内做饭得干干净净。贴春联、挥春:对联,又称春联,它的种类很多,但分界有对联和春条。每幅对联都有横披和一个「福」字,而春条则如「万事亨通」,则单贴在适当的地方,如门柱上等。其实因春联(包括对联和春条)在古代都是专人挥毫(用毛笔)书写的,所以俗称「挥春」。而华新年习俗...

2023-12-04 13 0

文化|芥子是什么?须弥又是什么?

文化|芥子是什么?须弥又是什么?总听人家说须弥芥子,这两者到底是什么呢?“须弥”一词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在佛经中也称为“曼陀罗”。 同时这个须弥山在佛教中极具意义,它又称须弥楼、曼陀罗,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名山。据佛教观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家的宇宙观。须弥山图:在浩瀚的宇宙中,须弥山从中间隆起,其周围是七层铁围山,铁围山外围是广袤的咸海,咸海之四方是四大部洲和八小...

2023-12-04 19 0

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中秋的由来和中秋的故事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月光节”、“团圆节”。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许多不同的传说和故事。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其中的一些故事。    1. 后羿射日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有一把神弓,能够射中天上的九个太阳。为了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后羿一箭射下了八个太阳,只剩下了一...

2023-12-02 11 0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辛弃疾

《宋词四首》背景资料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诗经→先秦散文(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楚骚→汉赋→魏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 宋词简介: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作词又称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歌唱。词又称长短句、诗余,最早出现在唐、五代时期。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琴趣等。 ...

2023-11-29 15 0

平整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平整的反义词和近义词坎坷 [注释]①道路、土地坑坑洼洼:~不平。②〈书〉比喻不得志:半世~凸凹 [注释]1.犹凹凸。高低不平裂缝 [注释]1.裂开的缝隙。 2.裂成狭长的缝隙平坦 [注释]1.没有高低凹凸。亦用于比喻,犹言没有曲折,很顺当。 2.公平;直率1.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是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2. 主楼是用一青石起座,直上七层,石条又故意不打磨平整,粗犷凝重,像一个...

2023-11-28 13 0

小学有关蝉的诗句

小学有关蝉的诗句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详细在于格律声韵之分。下面是的小学有关蝉的诗句,欢送参考!   1、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2、今朝蝉忽鸣,迁客假设为情。便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新蝉》   3、早蝉孤抱芳槐叶...

2023-11-20 14 0

师说(自学版)

 师 说 韩 愈一、作者介绍籍贯与家世1. 韩愈,字退之,唐 河南 河阳(今河南省 孟州市)人。因昌黎(今河北省 昌黎县)是韩氏郡望(一郡之中显贵的世族、大族),故撰文常自称昌黎 韩愈。2. 韩愈自小即命途多舛,三岁而孤,由长兄韩会及嫂郑氏教养成人。独尊儒术深具孔、孟传统思想,以孔、孟继承人自命,逐渐建立发扬儒学、倡导古文的信念。当此之时,佛、老盛行,自皇室以至文人学士多所崇信,唯韩愈则极力推崇孔...

2023-11-18 17 0

中国风俗习惯

重阳节的六大习俗中国风俗习惯  中国风俗习惯(一):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向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齐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齐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

2023-11-17 16 0
草根站长

树人文学

树人文学网为您提供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为您写作提供各类文学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