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一」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现有的认知起点出发,先向学生完整呈现两张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图,从而通过老师的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比较,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内在需求,课前准备时,我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对教学本质进行了深刻领悟。然后,让学生在真实的绘制过程中体验这种统计图的具体制作方法,让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问题串的方式,引出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应注意的问题。
这一知识点的顺利进行,可以准确的定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走出数学知识技能的单行道,全面指向学生数学素质的`综合发展,并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心理学中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在开课时,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比较,引导学生通过更好的,更明了的方式比较两个国家历届奥运会的金牌数时,自然引出将两个统计图放在一起,进一步分析如何放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
教学中,我通过对文本的适度加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掌握统计知识的脚手架,还采用问题情景串的方式,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整个教学过程成了师生双方相互探究、相互学习,达到思维一致的一个过程,从而师生双方相互共享这个过程,学生的个性得到舒展和张扬,创造性灵感得到发挥。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在完成画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耽误的时间较多,个别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毛躁,画出的图不规范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二」
带着学生去光盘播放室上完了复式统计图,谈谈一下几点感受: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建立在学生学完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产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它的优越性。所以在教学一开始,为了照顾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分别出示了青岛市和昆明市03年降水量统计图,然后让这些基础比较弱的同学说说两个统计图中的数据,并问你获得了哪些数据?基本上钱皖、王波能说出图中的信息。
接着出示问题:你能看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学生思考,我下去巡视,这时我看出有的学生把昆明市的每月降水量写在青岛市的统计图每月的下面;有的学生则观察两个表中的每个月,然后记下他们每月的差;还有几个学生没有思路,青岛市统计图看一下,昆明市统计图看一下,起来很困难。
这时我让比较典型的学生汇报结果,然后追问:解决这个问题要看两个统计图,你觉得怎么样?有的学生回答要细心、仔细,有的预习同学则说:看起来不方便,可以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这样看起来直观方便。水到渠成,自然引出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但这是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而是追问:如果你来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你会怎样合起来?这是学生引出了两条折线不能一样,可以用实线和虚线区别开来,然后我在追问横轴和纵轴分别是什么,改变吗?学生很清楚地回答后,我觉得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个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时我再出示统计图。学生很快判断出前两个问题。效果还不错,特别在第三个问题,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更是积极。朱详甚至把这个月的降水量是另一个月降水量的几倍给出来。
整节课下来感觉还不错,但出现了不足:一是整节课的容量不大,在照顾后进生复习以前
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时候花的时间多了,还有在让学生回答“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时,很多学生想说,花的时间稍多了。二是本节课我只是局限于让学生产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以及去认识和分析统计图,没有意识到学生统计观念的情感培养,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很把统计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三」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第七单元《统计》中的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可是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表示和用处。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清楚的表示事物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的表示事物的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了生活。
复式折线统计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一点也不假,数学就是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出来的。依据我们两个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样的引入:因为孩子们已经四年级了,而且对于条形统计图有
了很好的了解,所以在引入的时候,我利用我们本学期的期中考试的四年级6个班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做成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来进行分析。然后在班级的总分给出来,是个很大的数字,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并且让学生来解决一些问题,发现在绘制的时候很麻烦的,问题中你发现他们有什么样的变化情况一题时,有很多孩子不能回答上来。这时告诉孩子们我们很有解决的办法想不想学习,给学生一个思路,让学生小组合作来进行探讨,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讨折线统计图的欲望。
二、在小组合组中探索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且让学生来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上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又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说一说你见过的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知识之间的迁移和联系。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那么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哪
一种统计图又会更好一些呢?所以在练习中设计了一题,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统计图来完成,这时学生的选择各不相同,然后我让两种做法的孩子都一一进行了汇报,最后让学生总结看哪一种更好。通过亲身经历发现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绘成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但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有优势,这样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好的认识。
四、不足之处
1、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面向全体,有个别反应快的孩子喊出答案的时候,就一带而过了,使得在练习的时候有的孩子人家问变化趋势是怎么样的?他不懂就把所有的数字的都加起来写里面。
2、启发性语言运用不到位。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语言不够精炼,使得学生不太明白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