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
1.掌握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本词把浪漫的想像,拟人化的手法与哲理趣味相结合。
3.背诵全词。
这首词是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所作,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词,也是苏轼豪放词的一篇代表作。这首词由中秋赏月,抒写人生感慨,表现了词人因政冶上的失意而引起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在矛盾中又透露出他对人生的热爱同时抒发了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上片望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开头四句问月问天,起“载欲乘风归去”之想,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月下起舞,光彩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阀.
下片怀人。笔锋一转,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生两心相照,参透悲欢离合。千里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个美女的境界,此处是诗人对亲人的美好的祝福。词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怀,最后抒发了良好的祝愿。整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
浪漫的想像,拟人化的手法与哲理趣味相结合。词的上片把酒问月,想要飞上月宫,但又担心耐不住月宫的寒冷,想像奇特。对月亮的描写与跟月亮的对话,完全把月亮当作人来看待,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整首词一反以往词专门表现艳情的传统,把人生哲理纳入到词中,具有哲理趣味。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下列作品中富有理趣的是( )
A. 李煜的《虞美人》 B、柳永的《八声甘州》
c. 苏轼的《水调歌头》 D、李清照《声声慢》
2. 宋代作家中,文艺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是(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辛弃疾 D、苏轼
3. “三苏”指的是( )
A。 苏洵、苏轼、苏舜钦 B、苏洵、苏轼、苏辙
c。 苏洵、苏舜钦、苏辙 D、苏轼、苏辙、苏舜钦
4。 《水调歌头》所谓“兼怀子由”,是指( )
苏轼的水调歌头A。 苏洵 B、欧阳修 C、黄庭坚 D、苏辙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用玉石砌成的楼阁宫殿,这里指月宫)(承受得住)
2.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红。绮户:雕花的窗户)
3. 千里共婵娟。 (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三.简答题
1. 这首词是怎样围绕明月抒写作者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的?
答:这首词以仰望明月为线索抒情,前后片作者的思想感情各有一次起伏变化。上片写出与入世的思想的起伏变化。词人把酒问月不知月亮是什么时候才有的,也不知道今天是哪一年,想到天上问个究竟,但是又担心天上寒冷孤寂,还不如待在人间.仕途上的坎坷,使他产生了出世的念头。但他的内心还是眷恋着人世间的生活.相传宋神宗看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两句说:“苏轼终是爱君.”下片写对人间离别之苦由遗憾到达观的过程。词人先是怨恨月亮好像故意和人作对,偏偏在人离别的时候变圆.因为圆月是团圆的象征,而他们兄弟却不能团聚.但词人又很快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人间的悲欢万合也是常而有之。
2. 这首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答:这首词一反以往词专门表现艳情的传统,在词中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上片谈出世
与入世的矛盾,结论是,人间虽有烦恼,但也胜过天上的孤寂,表现作者对人间生活的挚爱之情。下片谈对悲欢离合的看法,以自然之理比喻人生之理,指出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应该以通达的态度的来看待人生,才能解脱内心的烦恼。
四.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这首词是怎样以月为线索进行抒情的?
答:一轮圆月是词的中心意象,它贯穿词的始末:上片从问月月、向往月宫写到月下起舞;下片从月影移动、月亮圆缺变化写到月光远照,构思极为缜密.而且词中咏月能处处关合人事,表现出自然与社会相契合的独特构思,更是情味深长。
(2)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答:表现了作者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既想超然物外、登临仙境,又难以割舍现实生活.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祝愿和思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