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历史的结晶,历经千百而经久不衰,仅一轮明月就造就了多少文人墨客,让后人为之感叹、为之陶醉。那么,你能说出一些吟咏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列举一些了解的古代诗词名句)
  大家列举了这么多描写明月的诗句,可见,月亮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思绪、太多的牵挂,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被称千古绝唱的咏月咏中秋作品,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清朝的词评家胡仔在他的《苕溪渔隐业话后集》中这样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费。”可见,对他的评价之高。那么,这首词到底好在哪里?里面写了哪些内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苏轼,走进他的《明月几时有》。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让学生看课件,教师作适当点拔(为人耿直率真的苏轼,注定了他一生的坎坷。虽然22岁就中进士,入朝为官,但他始终不能迎合皇帝和当时王安石领导的新法,以至一贬再贬,在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的时候,他的弟弟苏辙正北上密州,二人终不得见,正值中秋,作者仰望明月,睹物思人,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
  2、复习以前学过的作品?(对于这样一篇名篇,大家一定回家已经预习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进入前提测评)
  三、前提测评
  指名读,跟读
  (让我们一起听、看朗读,全心身地感受这首词的优美之处。)
  四、朗读训练
  1、课件播放一遍
  2、学生读
  3、齐读
  (体会了这首词朗读的优美,不免让我们更急切的了解词的内容,下面我们分成小组,借课下注释来疏通一下文句)
  五:思考讨论
  (一)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二)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①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上阕----望月(写景)
  ②下阕呢?(抒发了什么感情?)下阕----怀人(抒情)
  ③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苏轼的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四)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五)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①讲解"联想"的定义。
  ②放映"明星"和"街灯"图。
  ----我们在初一时学习过《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他们两者有何相似点?----答案:明亮
  ③讲解"想象"的定义。
  ④放映"天河现水牛"和"牛郎织女"图。
  ----从"天河现水牛"图创造出"牛郎织女"图。
  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作者运用联想想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情境,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情境,请大家来谈一谈)
  (配乐朗读欣赏范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范读)(选配古筝曲目《西厢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改写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庭院里显得特别幽静,诗人苏轼独自在凉亭下自斟自饮,面对如此优美的月,诗人浮想连篇,在这本应家人团聚的佳节,只有月亮在我身边陪伴,举起一杯酒面对天上的月,想邀请月娥一起来欢饮,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时候才出现呢?请问你居住天宫,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飞到月宫上问个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许会比人间洁净吧?可是听说月亮虽
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却是“水气”结成的寒宫,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处的寒气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独舞自娱,与那舞动的影子欢愉吧,毕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宫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间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转过红楼阁,又低低地照进美丽的窗阁里,复照着深夜不能入眠的诗人,是什么原因使诗人无法入睡呢?是思念,是离愁,思念远在他方的弟弟,诗人不由埋怨起月亮来了:你为何总在人们离别时这样圆满呢?哦,月亮,这不是你的错,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时盛时衰,既然人间自古以来就有悲欢离合,月亮当然也会有阴晴圆缺了,又怎能强求?只要彼此永远健康,能在千里之遥共赏明月,有了这份心愿也就足够了,祝福天下的离人总有团圆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