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歌曲伴奏]水调歌头歌曲
水调歌头歌曲篇(1):苏轼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1039—1112),北宋文学家,字子由。
(4)把酒:举起酒杯。把,握。
苏轼的水调歌头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宫门、城门两侧的高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指神话中月宫里的亭台楼阁。
(8)不胜(shèng,旧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怎么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红的楼阁。绮户: 彩绘雕花的门户。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朝着离别的人圆呢何事:为何,为什么。
(13)此事:代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
水调歌头歌曲篇(2):水调歌头·依韵和归来子
苏轼的水调歌头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宫门、城门两侧的高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指神话中月宫里的亭台楼阁。
(8)不胜(shèng,旧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怎么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红的楼阁。绮户: 彩绘雕花的门户。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朝着离别的人圆呢何事:为何,为什么。
(13)此事:代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
水调歌头歌曲篇(2):水调歌头·依韵和归来子
十年磨剑利,
造就艺云天。
青年时代英气,
今尚慕飞鸢。
最毒东邪何惧?
论剑华山更盼,
自感志心坚。
文居万人上。
笔落秀千篇。
星辰动,
乾坤转,
境时迁。
前人已逝,
名利地位去空然。
心地平和向善,
造就艺云天。
青年时代英气,
今尚慕飞鸢。
最毒东邪何惧?
论剑华山更盼,
自感志心坚。
文居万人上。
笔落秀千篇。
星辰动,
乾坤转,
境时迁。
前人已逝,
名利地位去空然。
心地平和向善,
斜眼旁观别愿,
行意自由仙。
我有书千卷,
笑看地天宽。
附:归来子原词——水调歌头笑傲世界,
江湖萍踪影,
一剑十年寒。
忆我少年时代,
意气干云天。
可上华山论剑,
何惧东邪西毒,
凤舞九天旋。
落笔摇五岳,
草韵蛮校园。
世间事,
行意自由仙。
我有书千卷,
笑看地天宽。
附:归来子原词——水调歌头笑傲世界,
江湖萍踪影,
一剑十年寒。
忆我少年时代,
意气干云天。
可上华山论剑,
何惧东邪西毒,
凤舞九天旋。
落笔摇五岳,
草韵蛮校园。
世间事,
推物理,
多变迁。
人生何贵,
境由心造自然宽。
放展愁眉苦脸,
笑傲大千世界,
秀句话桑田。
明月入诗怀,
悠然和鸣蝉。
作者慕尧的文集
水调歌头歌曲篇(3):苏轼《水调歌头》的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多变迁。
人生何贵,
境由心造自然宽。
放展愁眉苦脸,
笑傲大千世界,
秀句话桑田。
明月入诗怀,
悠然和鸣蝉。
作者慕尧的文集
水调歌头歌曲篇(3):苏轼《水调歌头》的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
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词人的提问,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又好像是在赞叹中秋的美景、造化的巧妙。其中蕴涵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作者之所以要化用李白诗意,一是李白的咏月诗流传甚广,二是苏轼经常以李白自比,这里也暗含此意。李诗语气比较舒缓,苏词改成设问句以后,便显得峭拔突兀。苏轼将青天作为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不知”二句承前设疑,引导读者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进行思考。“天上宫阙”承“明月”,“今夕是何年”承“几时有”,针线细密。继续设疑,也将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推进了一层。设问、思考而又不得其解,于是又产生了“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李白被称为“谪仙”,苏轼也被人称之为“坡仙”。词人至此突发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这时空千古奥秘。苏轼生平自视甚高,以“谪仙”自居,所以他当然能御风回家,看看人间“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胜过人间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前赤壁赋》描写自己在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皆产生于共同的思想基础。
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换头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夜深月移,月光穿过“朱阁”,照近“绮户”,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
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换头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夜深月移,月光穿过“朱阁”,照近“绮户”,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
切离人。月圆人不圆是多么令人遗憾啊!词人便无理埋怨圆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同时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离人的同情。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便转而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故结尾“但愿”便推出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空间的阻隔,让对明月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并非一般的某某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张九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拓展阅读:
苏轼简介
拓展阅读:
苏轼简介
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寒门地主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程氏也曾“亲授以书”。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嘉
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