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和《春》比较阅读教案
从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我们了解到春天不仅带来人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简介济南历史,参看《济南历史概述》一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半城湖刘凤诰(清)一面荷花三面柳,半城波浪半城春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大明湖之春》


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1)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温晴)(用对比的手法描写)(2)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联系?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修辞在写景中的作用。(1) 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2)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3)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味这些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什么?妙:引出了下文对雪的光、、态的描写,点出了雪景的秀丽和奇妙。卧:展现了一种安适悠闲的气氛,呼应前文安适暖和的感受。


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学生自由朗读《春》和《济南的冬天》中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再次体会大师笔法。

灰雀》教学实录
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


师播放影碟,生用心观看。



师:(出示画有三只美丽的灰雀的挂图)通过观看影碟和挂图,灰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我看到有两只灰雀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特别好看!


生:通过刚才看碟片,我知道了灰雀像其它可爱的小鸟一样,可以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师:(出示小黑板)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小黑板上的练习要求:读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句子: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生自由放开声音读句子,并思索用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生:如果没有欢蹦乱跳这个词语,句子只能告诉我们灰雀站在枝头唱歌,但我们却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唱歌的。


生:如果没有非常一词,可以看出只是一般的喜爱。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有道理。灰雀是那么的活泼可爱,以至于列宁非常喜爱。



(师板书。)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划出列宁喜爱灰雀的词句并说明你的理解。


生:它们在枝头喜爱是写列宁非常喜爱灰雀的句子。因为欢蹦乱跳一词写出了灰雀的可爱,唱歌一词是介绍灰雀鸣声清脆、好听,非常惹人喜爱表明人们都喜爱灰雀,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生:列宁每次谷粒表明列宁非常喜爱灰雀。每次都要表明列宁只要走到白桦树下,就会看这三只灰雀。如果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专门看这三只灰雀。仰望是指抬头望(作动作),
而列宁长时间仰望三只灰雀会使脖子发酸的,可以看出他喜爱灰雀;列宁经常给灰雀带吃的,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喜爱灰雀,否则,他就不会经常给灰雀好吃的。


生:在他周围到一句中通过遍一词可以看出列宁喜爱灰雀。因为列宁把公园的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都看过了,他若不喜爱灰雀就不会那么细心地了。


生:这时灰雀吗?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只要列宁碰到一个人就问那人是否见到那只灰雀,可见他想尽快到那只灰雀。


生:列宁说它怕冷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通过这句话,我可以体会到列宁害怕灰雀出事。



生:定然宁自言自语回来了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若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对灰雀说话,还问它昨天去哪儿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有道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面带愁容)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去哪儿了?


生:(自信地说)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师:既然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
济南的冬天教案~出有关词句并加以说明。(生到词句后,四人小组加以讨论。)


生:男孩说没看见这句话中小男孩说了两次没看见,我觉得小男孩说话结结巴巴的。即然他没逮灰雀就可以直接说,为什么要结巴?我觉得他心虚。


生:那个男孩不敢讲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知道灰雀没有死,那么,他也肯定知道灰雀去哪儿了,而文中介绍他不敢讲,毫无疑问,灰雀肯定是被他逮着了。


生:男孩看看列宁活着这句话里,会飞回来的用了两次,可以看出小男孩说话非常肯定。我想,当他看到灰雀失踪后列宁那么着急,他不忍心让列宁难过,就告诉他真话──它还活着,希望列宁不必再担心。



生:它一定会飞回来的一句是小男孩坚定地说着。小男孩决心把灰雀放回大自然中。他发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被列宁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况且,他看到那两只胸铺粉红的灰雀在树林里飞来飞去,好像在焦急地它们的同伴,所以,小男孩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生: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又在枝头唱歌了,小男孩应该高兴才对,而他却低着头。我想,是小男孩逮了灰雀,而他被列宁爱鸟的言行所感动,所以他把灰雀放了回来;但他仍为自己逮鸟的事而感到后悔,所以才会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师:你们可真是有心的好学生!老师也知道了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是被小男孩逮住的。(出示小黑板)说一说小男孩在说下面的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上讲台加表情、动作把小男孩当时的表现再现出来。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太喜欢灰雀了,所以才把灰雀逮回了家,我还是把他骗走吧,可老师教育我不应该说谎话,怎么办?


生表演时一边摆手一边摇头,并结结巴巴地说话,还直往后退。


生: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着急地那只灰雀,而那只灰雀却被我逮回家,我告诉他灰雀还活着,别让他太担心了。


生:小男孩心里想:看这两只灰雀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在我家的那只灰雀却孤零零地呆在笼子里,太可怜了!我还是把它放回来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灰雀呆在笼子里就会想同伴,同伴一定也非常想念它。我还是把它放回来,让它们团聚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从来没养过灰雀,假如灰雀跟着我吃不好、喝不好,很可能就会死去,那多可怜呀!我还是把它放回大自然中,让它自由地生活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喜爱灰雀,他喜爱灰雀表现在希望灰雀自由自在地、幸福地生活,而我却把灰雀逮进笼子里,让我一个人观赏,我真是太自私了!我应该让它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使它健康地成长。我一定要把它放回来。


(生表演时态度坚定。)



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虽然小男孩逮了灰雀,但小男孩实际上也是非常喜爱(师板书)灰雀的。


师: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其他同学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生:为什么文中说列宁已经知道小男孩是诚实(师板书)的?


生:小男孩放回灰雀,并且在列宁面前低着头。他有错就改,是诚实的孩子。


(同学们表示赞同。)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


生:一开始列宁就知道是小男孩逮了灰雀,他为什么不直接向小男孩要灰雀?


生:(师辅助)列宁是用自己爱灰雀的言行慢慢地感化小男孩,使小男孩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师板书)。其实,列宁也是非常喜爱小男孩的。


师:(肯定地、赞扬地)同学们分析得可真透彻呀!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略。)



【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巧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及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如课堂上教师一边听,一边偶尔画龙点晴地插说一两句评话,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进行交流。


2、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本节课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
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智力潜能。


3、做到了两个根本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角的转变。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而教师则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同时,教师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以轻松的话语、期待的眼神、亲切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创造了师生合作、平等对话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4、指导学生读能体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读、个别学生示范读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将读落到实处,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整个教学朴实无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