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散文语言——《春》《济南的冬天》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初一 适用区域
部编版 课时 2课时 知识点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角度赏析散文语言
教学目标 1.梳理《春》与《济南的冬天》的内容要点
2.理解辨析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
3.赏析比喻和比拟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梳理文章内容
2.辨析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注意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2.赏析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表达效果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春天展现美丽的世界,春天带来崭新的希望。历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春天,赞美春天。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冬天又是怎样的,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今天我们学习《春》和《济南的冬天》,感受作者笔下描绘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体会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与你印象中的冬天有什么不同。
二、知识讲解一、导入
《春》知识梳理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其著作包括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
2.文体知识
写景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
环境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形式。
这类散文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作为主要写作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味、情态特性,
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传递作者情感,吸引人、感染人。这类散文具有美景美意、诗情画意的特点。
济南的冬天教案3.文章结构
4.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绘花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励人
们在大好春光里劳作,奋然向前,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济南的冬天》知识梳理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老舍话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2.文章结构
3.主题思想
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
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
考点1 比喻
1.定义:是利用乙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2.构成三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
3.三种基本类型:明喻本体+喻词(像、如同、好像、仿佛、似的等词语)+喻体
暗喻本体+喻词(是、变成、就是、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
号来连接)+喻体
借喻喻体(本体、喻词均不出现)
4.作用:比喻可使深刻的事理变得浅显,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使生疏的事物变成熟悉,总之,它可以化深为浅,使文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例子:
(1)整个老窑像烧透了的砖窑。
(2)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烁着无数的明星。
(3)这封信成了我们家的福音书。
(4)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5.导图梳理
1. 定义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拟物有时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2.作用
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感情思想性格动作等,使读者感到亲切,感情更突出;也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
例子: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导图梳理
考点1“怀人思乡诗考点2  比拟
考点3 赏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