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正文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布局谋篇是統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课程,它和第二单元的审题立意都属于写作前的构思过程。其中的审题立意是帮助我们解决写什么,而布局谋篇是帮助我们解决怎么写。它要求学生:能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材料的组织、结构安排作出整体的谋划;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并能根据实际所需修改提纲;养成写作中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
这学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可在布局谋篇方面还存在缺憾,即对文章的组织、结构等不能作整体的谋划(文章整体结构的安排、整体与局布、局布与局布之间的关系规划)。希
望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养成创作中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能创作出结构完整,逻辑严谨,文脉通畅,灵活多变而富有创造性,中心突出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材料的组织、结构安排作出整体的谋划;
2、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并能根据实际所需修改提纲;
3、养成写作中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布局谋篇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布局谋篇的方法灵活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谋定而后动”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谋划准确周到之后再行动。这种方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文章也是如此,需要讲究布局谋篇。
讲授新课
(一)、了解概念
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进行布局谋篇的好处就是使所写的文章结构言之有序,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二)、布局谋篇的原则
1、材料要言之有序
要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对材料作全面梳理,拟出全文的框架。框架合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才会清晰,材料的使用也才能各得其所,即所得言之有序,要依据与主题的契合度、可能发挥的作用等判断材料的价值,确定材料安排的先后与详略。这时可利用思维导图,或并列或层层递进地构思全文。
比如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就是可以用下边这个思维导图布局谋篇,让自己的思路清晰起来:
济南的冬天教案
2、提亮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也是布局谋篇时需要重视的。文章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直入正题。如朱自清的《春》;也可以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如《我的叔叔于勒》。
结尾的写法也很多:总结全文,揭示中心。如《伟大的悲剧》;饱含哲理,发人深思。如《故乡》;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如《孔乙己》;拓展意境,丰富内容。如《孤独之旅》。它们的共通之处在于“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叶圣陶),
要尽量做到有余韵、有回味。
3、搭桥过渡和衔接
一篇好文章,既要结构匀称稳当,又要文气贯通。这就需要注意过渡、衔接。用关联词语过渡。常用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不过”“但是”“可是”“因此”“尽管”“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用句子衔接过渡。如“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济南的冬天》) 用场景转换时的过渡。如“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藤野先生》)等
  4、潜踪伏笔与照应
伏笔和照应也是布局谋篇时很高明的写法。有几种类型:感情照应(《白杨礼赞》);语言照应(《范进中举》);环境照应(《智取生辰纲》);首尾照应(《口技》)。
(三)、实战练习
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认真审题,想一想“在路上”的含义,确定合适的立意。
2、“在路上”可能引发你很多联想。构思时要思考材料与立意的契合度,恰当选取材料。
3、根据布局谋篇要求,先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互相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再根据同学的建议,列出写作提纲,完成写作。
板书设计
布局谋篇
材料要言之有序
提亮开头和结尾
搭桥过渡和衔接
潜踪伏笔与照应
四、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注重写作过程中,把握住写作的几个环节。课程标准列举了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列纲起草就告诉我们在写作构思中,布局谋篇的重要性。布局谋篇是学生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学生如在写作时能进行布局谋篇,那他就是使所写的文章结构言之有序,脉络清晰,有章可循。可现在有些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时,不知道怎么写,针对此种情况,本节课主要在审题立意(教会学生写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教会学生如何布局谋篇,即学会怎么写的问题。首先,让学生了解布局谋篇的概念;再教学生在创作时如何布局谋篇,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材料要言之有序;提亮开头和结尾;搭桥过渡和衔接;潜踪伏笔与照应。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养成写作中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并将布局谋篇的方法灵活运用到写作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