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七年级语文教案
  优秀的七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2、学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和生动准确的语言。
  学习方法:
  朗读、交流讨论
  课时计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二、阅读主场
  (一)学习小组集体利用工具书,消除文字障碍(正音、释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在学习小组内尝试朗读。
  边朗读边议论:本文该怎样朗读?
  在老师指导下提出朗读建议:语速要稍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要读出喜爱的感情。
  (三)听课文录音,按上面的要求进行朗读训练。
  (四)合作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分别与北平、伦敦、热带对比。说明济南是个宝地,突出它冬天“温晴”的特点。“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2、学习第二段。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有山有水”/“晒”“睡”“醒”“小摇篮”“安静不动”“低声”“含笑”
  3、学习第三段。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交流,再在班上发言。
  这一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围绕哪个字?突出哪个字?是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的?哪些词句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是怎样的印象?
  “妙”/“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那点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
  优秀的七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的方法。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语言。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对于冬季这个季节来说同学们应很熟悉,现在也即将进入初冬,请你用一句话来描绘你眼中的冬天,(凛冽的寒风、白雪飘飞……)是的,在许多人眼中冬天就是冷的、枯燥的代名词,但是作家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却别有一番情趣,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他笔下的一幅冬天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悟把握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
  2、带着以下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把握语气、语速、语调等)(投影,指导学生把问题带入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⑴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为什么是个宝地?
  ⑵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⑶请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明确:
  ①“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征,济南的冬天与北京、伦敦、热带相比无风声,有日光,日光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水,像在小摇篮里。
  ②作者主要抓住了济南的冬天里的山水,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的小山,城外的远山,泛绿的水。
  课堂小结:文章与北平、伦敦、热带作比,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细致的描绘济南冬天的山水,处处渗透了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赏析、探究(四人一组讨论)
  指导读2~5节(投影出问题)
  1、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
  2、细读第3节作者的写景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认为这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济南的冬天教案
  3、把你刚才划出的喜欢的句子读几遍,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
  ①阳光照耀下的山—温静或暖和、安适;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水墨画或淡雅;水——绿。
  ②自上而下、山上、山尖、山坡山腰,为了突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细致的描绘薄雪下的山之美,依山写景从上到下的描绘,如把山坡上的斑驳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使山活了起来;把夕阳照耀下的粉薄雪比喻为害羞的少女:“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把我们带入想象联想的境界,使事物具体形象可感。
  ③示例:
  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房顶上卧着点雪。用“卧”字写村庄写雪写其形态活灵活现。
  ⑵“不忍得”将水人格化水有了灵气,更为了突出写绿。
  课堂小结:济南的冬天如此的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山水。
  四、拓展延伸
  请用你的笔勾勒出你对家乡冬天的感受。(多角度)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读写一体,一篇小作文。)
  五、作业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提示:简要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介绍老舍及其笔下的冬天,查阅一下资料)
  优秀的七年级语文教案篇3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重点)
  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
  (一)学生说诗
  (二)教师评诗
  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
  (一)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
  (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节奏、平仄、押韵)
  (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
  (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四)情感美:真挚淳朴,深切感人。
  五、布置作业,拓展诗境
  1.默写这首诗。
  2.查“月亮”或“友情”的古诗并标上平仄。
  3.探究“龙标”、“五溪”、“夜郎”的变迁。
  优秀的七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背诵诗歌。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字词的释义。
  3、品味鉴赏诗歌,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4、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背诵诗歌。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小常识
  1、按内容:
  送别诗、抒情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战争诗、叙事诗
  2、按形式: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格律诗分为绝句(每首四句)和律诗(每首八句),字数有五言和七言。律诗注重格律,对偶工整。每一首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