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用好教材
作者:林杭标
来源:《学周刊·上旬刊》2014年第07
        摘要: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上,教师要依托课文文本,活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在课堂中安排练笔,以读促写,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积累,活用课文文本这一例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新课改、新形势下,我们还要考虑如何让课文和练笔更好地融合,并赋予课堂练笔更丰富、更创新的内涵与外延。
        关键词:课文文本 课堂练笔 语文能力
        趵突泉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材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学生要通过教材学习来收获,并进而学会,达到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目标。如何检验学生是否领悟到了文本的表达方法呢?如何把领悟的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呢?课堂练笔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关于课堂练笔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课堂练笔这一教学形式,被广大教师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我国从古至今有着读写并重的传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为了厚积薄发。理想中的与课堂现实总是隔着秋水,仿佛近在咫尺,却又没有真正触及。如今的课堂中,课堂练笔存在着许多误区,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
        这一观点认为,读书破万卷重在读破,读中求,厚积薄发,自然会写文章。语文课堂上,教师会反复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教师备课时也会把重点倾向于如何深度地解读和品味文章。学生在课堂中读到了许多优美的语言,读懂了很多深刻的道理,知道了很多答案,可提到写作文,还是会皱起眉头。
        (二)貌合神离
        课堂练笔的写入点到底在哪?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目标就在前方,只要借助合理的写入点作为小舟,就能驶向理想的彼岸。课堂练笔,就要活用好文本这一写入点,文本就是源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运用自己的智慧,努力理解和领会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
思想,把握其特点,使教材所潜藏的资源得到较好的挖掘,从而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教材成为学生的一艘知识之舟,一座能力之桥,一个心灵洗礼之池,让学生学以致用,在课堂中思如泉涌,冒出一汪汪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