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黄俊秀
教学计划
一、 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任教的班级是四(4)班,本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2人。有的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欠佳。作文能力薄弱。本学期将在字词方面多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为进一步学好语文打好基础。
二、 全册教学内容
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本册要求学会180个字,会认75个字。
第一单元:趵突泉  长城  古诗两首  西湖的“绿” 积累运用一
第二单元:古井  峨眉道上  尊严  父亲的菜园  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积累运用二
第三单元:麻雀  猫  雪猴  鸟情  积累运用三
第四单元:倔强的小红军  登山  西门豹  猎人海力布  积累运用四
第五单元:落花生  丑菊  记金华的双龙洞  山雨  分清文章的主次  积累运用五
第六单元:圆明园的毁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黄河魂  镜泊湖奇观  积累运用六
第七单元:古诗三首  桂花雨  她是我的朋友  争吵  积累运用七
第八单元:太阳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地球万岁
积累运用八
三、 全册教学要求。
1、 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 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 学会18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7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4、 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动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5、 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6、 在教师指导下,能把握课文的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
7、 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整个学年课外阅读不少于30万字。
8、 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好习惯。能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
四、 全册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关键)
1、 学会18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7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2、 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动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趵突泉课文
3、 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整个学年课外阅读不少于30万字。
4、 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好习惯。能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
五、 全册教时安排
本学期共有20个周,其中教学周16周(除去复习、放假),共计112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1、 第一单元:12—14学时,其中看图学文和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机动2课时。
2、 第二单元:12—14学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读写例话1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机动2课时。
3、 第三单元:11—13学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机动2课时。
4、 第四单元:14学时,其中精读课文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机动2课时。
5、 第五单元:12—14学时,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读写例话1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机动2课时。
6、 第六单元:12--14学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机动2课时。
7、 第七单元:12--14学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积累运用6课时,机动2课时。
8、 第八单元:11--13学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机动2课时。
六、 教学方法措施。
1、 重视字的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中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加强定字的指导,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课,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 继续加强词句的训练。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一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是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积累;三是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3、 加强朗读、默读训练。课上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多读少讲,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的朗读层次;指导学生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4、 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 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好习惯。能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
1. 趵突泉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趵突泉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细致描绘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能用“那么……那么”“好象……似的”造句。
4.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重点
1. 课文中描写大小泉景的部分,即课文3、4两个自然段。
2. 细致观察与描写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 同学们见过泉水吗?是哪儿的泉水?能说说你见到的泉水的样子吗?
2. 你们听过趵突泉吗?请同学们看图,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省济南的趵突泉。
二. 简介趵突泉(略,见教参)
三. 范读课文
1. 下面请同学们看的看图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2. 看了图,听老师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样?
四. 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 出示生字词练读。
2.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将字词读准,将课文读通。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想想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 课文中具体写趵突泉美丽景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略,见书上)
五. 教学第一段
齐读,说说“现在单讲趵突泉”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出课题,引起下文)
六. 教学第二段
1. 指名读,想想这是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在西门外的桥上看到一溪活水。)
2. “活水”是指怎样的水?(有源头而且经常流动的水)
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洁)
“鲜洁”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形容泉水清洁、清澈、明亮)
    3.“妩媚”是什么意思?(指姿态美好可爱)
      作者为什么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作者既强调了趵突泉在济
南美景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又将人们的思绪带入了令人神往的境界之中。)
3. 齐读第二段。
七. 识记、书写生字。
八. 作业
抄写词语;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 齐背课文一、二段
二. 看图,学习第三段
(一) 学习描写大泉的第三自然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几层意思?
2.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这句话在二、三自然段之间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3. 趵突泉的泉池和池水有什么特点?(泉池:形状见方,占地大。池水:非常清澈。)
4. 指名读4至6句,其余同学看着图听,体会大泉的美。
5. 用不同的符号画出4至6句中描写实景和作者联想的部分。
6. 默读4、5句,看看大泉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半米高,大小如井口,昼夜翻滚。)
7. 观察图画,想象如果此时你们站在趵突泉边,望着这永远不知疲倦、不分昼夜向上冒的泉水,会想到什么?(大自然的伟大,大自然的力量。)
8. 朗读第6句。思考:今天的泉池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今天来到趵突泉边看到这美丽、奇妙的景象,又会想些什么?(趵突泉充满神秘、梦幻的彩,仿佛来到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