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静止的语言文字跳动起来
趵突泉课文
北京语文特级教师赵景瑞说:语言训练的关键是把语文静态的语言文字变成动态的语言文字,也就是活化语言。想一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语句常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形象的图画,将无声的文字变为学生有声的语言,将静止不动的语言变为跳动的变化的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文字描述的情景等,这不都是在活化语言吗?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种具体做法,介绍给大家:
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将抽象的文字变为形象具体的图画来活化和理解课文语言。
在讲《趵突泉》一文时,其中写小泉优美姿态的一段,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课文语言,把各种姿态的小泉画出来。先全班学生自己画,然后让画得好的学生到黑板上画,并把自己所画的用语言说明。运用这种文画结合的方法,学生们兴趣很大,积极性高涨,争先恐后地来展示,而且画得栩栩如生,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课文语言。
二、将课文无声的静止的语言转化为学生有声的优美的语言(即朗读)。
学好语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尤其是有感情的读,入情入境的读,让学生通过自己优美动听
的声音来展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教师采用各种方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黄河颂》一文,成语较多,语言优美、含蓄,不易理解,是教学难点之一。但语句生动形象,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很强,于是我在教学中,采取反复诵读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读、小组读、齐读、个别读、重点读、整段读等等。学生在读中感受瀑布的气势,品味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活化课文语言,提高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黄河颂》的第三、四、五自然段中,学生们通过朗读、想象来理解黄河所向披靡的气势和它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精神,是有一定难度的。我采用了现代化手段,播放了《黄河大合唱》的录像,课文中描写的黄河壶口大瀑布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课文语言被活化了,学生看完录像,再读课文,理解课文语言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