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一师一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与节奏。
2、疏通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大意。
3核舟记课件、初步体会雕刻者精巧的构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三千多年前的 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唐代,有在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
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就是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
二、课堂学习
(一)作者简介:重点解释《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清初中国文言短篇小说集,张潮编辑。
虞初,西汉小说家,后世称虞初为小说创作的鼻祖,虞初同时也成为了
“小说”的代名词。
作品《虞初周说》对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影响很大,后人便有以虞初为
小说命名,如《虞初志》《续虞初志》《虞初新志》等。
(二)国宝档案的填写。
(根据预习情况,学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
名称
核舟
材质
 
作品朝代
 
作品具体时间
 
创作者
 
核舟拥有者
 
作品主题
 
长度
 
高度
 
重点讲解:(1)“贻”的意思(2)八分有奇和高可二黍许
名称
核舟
材质
核桃
作品朝代
明末
作品具体时间
1622年(距今396年)
创作者
王叔远
核舟拥有者
魏学洢
作品主题
大苏泛赤壁
长度
八分有奇(不盈寸)0.33×8=2.64cm
高度
可二黍许(2分)0.33×2=0.66cm
)文章朗读。
朗读过程中,通过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读音,进而确定准确的朗读节奏。
(1)八分有奇(2)黍(3)箬篷(4)峨冠(5)袒胸露乳(6)盖(7)泛
盖大苏泛赤壁云;尝贻余核舟一
以学生教读领读为主,学生分析,查阅工具书,小组合作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四)根据所读的情况,教师归纳整理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与文言句式,便于进一步理解句意,准确朗读。
【布置作业】)
附板书:
《核舟记》学情分析
(一)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语感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二)本文内容奇特,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但本文内容较长,出现的文言词语和文言现象较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该加强课后的整理。。
《核舟记》教与学反思
(一)这是一篇文言文,如何解决文言文教学的固化模式,一直以来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寻求更高效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是我今后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之路。
(二)由于时间把握不是很紧凑,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这一环节略显单薄,需要在课后作业进行强化。
《核舟记》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明代奇巧人王叔远微雕技术出神入化,用果核雕刻了一只以“大苏泛赤壁”为主题的舟。魏学洢以文记之。核舟雕工精美,《核舟记》文笔精美,文“舟”相得益彰,为“大苏泛赤壁”这一雅游更添光辉。
生动传神的语言
  本文语言平实、洗练,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画相结合的写法,不只貌似,而且传神。
例如:写苏东坡与黄右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令人不只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段,又是极细腻的文笔。写佛印是“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突出了这个出家人形象的特征,与读书人苏、黄神情不属。这些描地感到核舟雕刻技艺的精妙,使读者深为赞叹。
文题背景
  本文题目末字“记”,系指文体而言。“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核舟记》
班级          姓名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不(        )(          )有奇(          )衣(        )         
(          )(          )壬戌(          )山(        )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罔不形(                )  2.尝贻余核舟一(                  )
3.高黍许(                  )  4.两膝相者(                  )           
5.佛印绝类弥勒(                ) 6.神情与苏、黄不属(                )
7.珠可历历数也(                ) 8.钩画了了,其(                )
9.长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诎右臂支船(          ) 3.左手倚一衡木(          )
四、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_________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5.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6.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核舟记》教与学反思
(一)这是一篇文言文,如何解决文言文教学的固化模式,一直以来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寻求更高效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是我今后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之路。
(二)由于时间把握不是很紧凑,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这一环节略显单薄,需要在课后作业进行强化。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七—九年级的学生
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三、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