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蒲公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会飞的蒲公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以及它的风散传播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归纳等观察和科学实验方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蒲公英的生长过程,掌握蒲公英的特点,了解其风散传播方式。
2.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蒲公英在飞三、教学准备:
1.一盆盛有蒲公英的土壤
2.放大镜
3.水壶
4.风扇
5.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春季时见过蒲公英的情景,并向学生展示蒲公英的图片。让学生描述蒲公英的特点和风散传播方式。
第二步:实地观察(15分钟)
1.组织学生到操场或校园中的草地观察蒲公英的生长情况。
2.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和花朵。
3.让学生挖出蒲公英的根,并观察根的形态和结构。
4.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各种信息。
第三步:实验探究(25分钟)
1.让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用水壶模拟风,查看蒲公英的种子如何利用风传播。
2.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风对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有何重要影响。
3.让学生用风扇模拟各种气流条件,观察蒲公英种子的飘散情况。
4.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风扮演对蒲公英种子传播的作用。
第四步:讨论总结(20分钟)
1.让学生围绕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风散传播方式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蒲公英结构特点及其与风传播的关系。
3.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蒲公英及其传播方式的见解。
第五步:拓展延伸(10分钟)
1.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观察和探究风传播的现象。
2.让学生出其他可以通过风传播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蒲公英的生长和传播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家花园或周围的草地,记录下看到的植物及它们的特点和传播方式,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培养他们
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发现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