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作文(精选3篇)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作文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1915年,弘一法师李叔同写下了《送别》。这首充满离愁、弥漫空幻感的歌,从诞生之初到如今,不知安抚过多少别时伤痛的心灵。
人生的每一刻都在上演各种离别,少年出走,半生归来,故乡情结始终是这其中绕不开的话题。
故乡,是一种精神寄托,是我们心灵的栖息之处。
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朴实无华,却又无法取代。
儿时的乡村路,虽泥泞坎坷,却是在欢快中蹦跳着走过。路边有野花野草,有虫鸣鸟叫。
村舍简单,炊烟四起,傍晚被家人吆喝,催促着回家吃饭。
邻里你来我往,闲时扎堆唠嗑、欢声笑语;忙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虽没有城市的繁华,没有霓虹闪烁,没有车水马龙,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有无限的宁静与温情。那是一种朴实、素简、永不凋零、充满生命力的美。
那里的黄土路,灰白的炊烟,黢黑的土灶台,原木素的桌椅,夜晚皎白的月,荷塘边淡淡的透明的晚风……简单、纯粹,宛若水墨氤氲,离得越远,别时越久,越着迷、越想念。
乡土是虚无人生的落脚处,是躁动心灵的一剂良药。
一草一木,虽然不语,却是一物一境、无所不言。它们接受你的平凡,见证你的辉煌。肃穆、深沉,透着坚韧与智慧。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一片生养他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
人们怀念家乡,留恋乡土,像一颗种子,不断地从故乡的泥土里汲取能量,去拼搏、去奋斗。
俗事牵绊,想归故里,却难归故里,从此,故里成了幻梦。
于是,人们循着记忆中的乡土模样,以物置境,以境静心。寻民宿院落,品粗茶淡饭,在素朴、简约、宁静的环境里,重拾故乡的模样,重温故乡的旧情。
华丽冗繁的城市里,要追赶、要攀比,要不停前行,而人,活到极致,必定是素与简,是内心的从容与淡定。
乡土的素简之美,才是人生最曼妙的风景,返璞归真,才能抵御岁月漫长。
人间有味是清欢。
回归乡土的素简之美,摒除嘈杂,倾听内心的声音。极致简单,在最舒适的状态,做自己,成就人生。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作文2
回到家里,我一头扎进自家小书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拼上性命复习功课,迎接招生制度改革后的第一场大学考试。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晚上12点后仍在学习;困了,歪在床头迷瞪一小会儿,迷糊了,凉水冲一冲,清醒后立即又趴在书本上。
书房从不开门,只留一个窗口外联,吃饭,喝水,都是妈妈从窗口递进,垃圾纸屑由窗口递出,俨然一幅高考拼命三郎的模样。
小书房里,到处贴满了英语单词,数学公式,化学周期表,物理定理;一句一句背单词,一道一道刷习题,一篇篇背诵,一条条牢记……
黄天不负有心人,1978年春发榜的日子,我以高分考上了省城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随后的日子里,我上大学,参加工作,评职称,升职务,由技术员,工程师到路桥高级工程师,常年奔忙在祖国的基本建设工程中。
在这期间,我曾三次返回老家,寻鸳鸯母子的下落。
第一次是回到小山村,鸳鸯家已是人去屋空。乡亲们告诉我,三年前,鸳鸯双方父母去世,她安葬了老人,带上孩子到县城打工。孩子上学,她当代购员赚钱维持母子的生活费。
第二次,我到了县城。熟悉她的人讲,去年孩子考上中学,随孩子去市里了,边打工,边赚学费,供孩子上学。
第三次,我去了市里,又扑了个空。知道她的人告诉我,鸳鸯的孩子考上了省里的大学,她去省城给人家当保姆,赚钱,为孩子挣学费。
几番折腾,让我心灰意冷。
老妈不仅要照看全家生活,还得为我的婚姻操心,介绍了几个女友,人家见我不冷不热,工作虽在城市,人却常年在外出差,不像个居家过日子的伴,也就不了了之。
母子连心,母亲知道我下乡时带走了家传的翡翠鸳鸯,回城后一言不发,鸳鸯却不见了,一定是落在心上人的手里,儿子的秘密,不便细问,婚事就这样被耽搁下来了,50多岁的人,仍然是单身。
放好电话听筒,我的心仍然不能平静,世上同名同姓的人多得去了,如果能从母亲新的保姆鸳鸯口中,查询到我家鸳鸯的消息,把她们母子二人接回到家中,一家四口,共享太平,成了我今生中最大的幸事。
随后,我安排好工地上的工作,驱车,风驰电掣回到省城家中。
跨出电梯,人还在楼道里,就听到了阵阵欢笑声。一个是妈妈的欢笑,一个是银铃般的莺声燕语,细听,似曾相识,敲开门一看,一屋人都愣住了,保姆鸳鸯,真是当年小山村里的鸳鸯妹妹。
关于思乡的作文鸳鸯仍是从贴身的红绸包里拿出那一对翡翠鸳鸯,交到妈手里,仍由妈妈保管,妈妈郑重地握着传家宝,复交到鸳鸯手里说:
“我老了,传家宝该交到媳妇手上了!”
随后的日子自然天成,我与鸳鸯双方去了母校,省城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接回了在那里求学的鸳鸯儿子——也是我的儿子——一块儿回家过年。
当然,最高兴的是母亲,身边有儿子,还有媳妇,又带回来了孙子,这是她几十年来最快乐的一个春节。
作为勤奋的中国人,我们的日子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吗!
结婚后,随着年轮苍老,母亲的思乡情结愈发郁烈。经与鸳鸯商量,我们把老家的房子,改建成三层小别墅,以为养老。
去年,儿子大学毕业,被聘任路桥公司技术员,我也到了退休年龄,省城的住宅留给儿子成家立业,我和鸳鸯陪着母亲回到小山村颐养天年。
秋后的一天,村支书领着县、乡住建和文旅部门的领导,来我家访问,希望我把山村规划一下,搞成一个旅游景区。
我欣然接受了邀请,很快搞出了景点规划图纸。
我知道,不久的将来,这里就会变成一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旅游胜地。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作文3
“家乡变近了,告别了山路和轮渡,以前从千岛湖到下姜村辗转要三个多小时,现在只需要四十多分钟。”
“家乡变香了,曾经的露天厕所、露天牛棚都不见了,换来的是青草和花香。”
“家乡变绿了,曾经的秃岭荒山、污水横流都不见了,换来的是绿水青山。”
“家乡变美了,曾经的‘土墙房’不见了,房屋立面美了,村庄道路干净起来了,老百姓的庭院也漂漂亮亮的。”
6月5日,在2019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上,来自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的姜丽娟,代表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下简称“千万工程”)的受益者,讲述自己回乡创业的故事,她用四个“变”将家乡巨变娓娓道来。
每次回乡都有不同的惊喜
姜丽娟打扮得体,自信满满地站在台前,向来自国内外的上千位嘉宾、学者讲述下姜村的变迁。
“在我小时候,下姜是出了名的穷山村,为了补贴家用,父母们隔三岔五上山去烧木炭赚钱,当时的下姜村,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山林。我妈妈现在讲起那段岁月,还是会泪眼婆娑,当时
流行这么一句民谣:‘土墙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出生于1989年的姜丽娟从小就记着大人们的叮嘱:以后一定要走出下姜村。
大学毕业后,姜丽娟定居在了杭州,当上了一名室内软装设计师。之后,每一次从杭州回到下姜,她总是会感到不同的惊喜:“自从习近平总书记连点下姜村,下姜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书记对下姜村提出,‘要给青山留个帽’,他还指导下姜村引入沼气工程,实现生物粪便集中处理,短短的一年时间,村子环境就大大改善了,我至今还记得用上沼气的时候,村民们那发自肺腑的笑容。”
随着浙江“千万工程”的推进,下姜村变得越来越好,绿水青山开始召唤她回乡。
回乡创业的队伍日益壮大
2016年10月,姜丽娟做了一个决定:放弃杭州的工作,返回家乡去创业。她利用自己所学,回到家乡把父母的房子重新设计改造,开了属于自己的一家精品民宿。并把它取名叫“栖舍”,意思是栖息、归家、安宁。
那时,村里只有两家民宿,但现在,下姜村民宿已成规模,达30家之多,并有了自己的民宿
协会。今年,全村前五个月的游客已达40万人次。姜丽娟的“栖舍”常常爆满订不到房间,收入也比在杭州工作时高了许多。目前,她又租下了新楼,准备开设农家餐饮。如今,下姜村的旅游业态越来越完整,酒吧、咖啡吧、茶吧、啤酒屋、书吧等配套设施陆续建了起来。
2018年北京时间9月27日9时许,联合国的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颁奖典礼在美国纽约举行。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姜丽娟和全省各地的4位农民代表,一起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