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
填写时间
×××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古诗三首《元日》
难点名称
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就要感受诗中的情感,借助古诗中的关键字词,细细品味、揣摩诗中的意蕴,与诗人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
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抓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以及加深对诗中情感的体悟。
难点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感知古诗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加深对诗中情感的体悟。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猜字:分步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2.出示“元”在字典中的六种解释,让学生感知题目中“元”是“开始”的意思。
理解题目《元日》意思:元日是农历的正月初一,即春节。
3.了解“除夕的来历”。
4.清明节古诗四句介绍各地过春节的一些风俗,引入《元日》诗句的学习。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教师示范读《元日》。
  问: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学生展开想象)
2.学习第一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注释:“爆竹”:常指鞭炮
(“爆竹”的来历:鞭炮发明以前,古人用烧竹子发出的爆裂声驱鬼辟邪,庆祝过年,所以叫爆竹。)
      “一岁”: 一年
      “除”:  过去
3.学习第二句诗:  春风送暖入屠苏。
  注释:“屠苏”: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两句合在一起,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呢?
讲解: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4.学习第三句诗:  千门万户曈曈日,
  注释:“瞳瞳”: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问:这是什么样的一幅画面呢?(出示图片)
讲解:这首诗句的意思是:千家万户在大年初一的早上迎着红日。
5.学习第四句诗: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贴桃符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习俗,人们通过挂桃符抒发美好愿望,祈祷新年新气象。
讲解:这首诗句的意思是:总要把旧的桃符换成新的桃符,迎接春节。
6.整首诗诗人向我们描绘了古人过新年时的“放爆竹”、“喝屠苏酒”、“迎红日”、“换桃符”四幅画面。
7.了解诗人创作《元日》这首诗的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早年王安石随父南北游学,了解民生疾苦。当过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在他49岁时,宋神宗任命他为宰相,主张变法,推行新政。这时的王安石特别高兴,正好赶上大年三十的晚上户外飘着鹅毛大雪,王安石喝着自家酿的屠苏酒,一杯接着一杯,渐渐进入了梦乡。突然一种声音把他吵醒。好热闹的鞭炮声,诗人透过窗户看到红红的对联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这时的王安石睡意全无,披衣而起开始吟诵。 
  领悟诗人表达的情感:这首诗不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到来万象更新的渴望和喜悦,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考考你:
温暖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大红春联。当我们沉浸在这喜庆祥和的气氛中,你想到的诗句是:(              ),(                )。这句诗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写的《          》。
拓展延伸:
《元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过春节万象更新,喜气洋洋的画面,咱们中华民族除了春节以外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哪些风俗呢?
元宵节: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
清明节: 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等
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等
重阳节: 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小结
这首诗主要通过描写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热情。放鞭炮,喝美酒,迎红日,换上春联过大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珍惜合家团圆的时光,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