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寒食》古诗赏析(通用6篇)
   
寒食的古诗 篇一
    诉衷情·寒食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古诗简介
    《诉衷情·寒食》描写西湖寒食游览之盛况。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时令。“寒食更风流”则是全篇点睛之笔。以下“红船”、“花外”极写游人之盛和西湖的具体环境。“三千粉黛”以下三句,用数字领起全篇精神。“三千”极写“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楼”宽敞。实际词人如此为之的深意是表达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悟。这首寒食词通篇热烈,较后归结到四大皆空的境界:“一片云头”。此词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注释
    ①涌金门:西湖地名。
    ②小瀛州:西湖中小岛。
    ③红船:彩饰游船,即“画舸”。
    赏析/鉴赏
    此词写西湖寒食时节游人盛况。全词奇丽清婉而造境空灵,歌咏西湖的诗词佳作中别饶风姿,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上片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时令。首句称西湖为“小瀛洲”。“瀛洲”为海上神山之一。月山有水的胜地,用海上神山比之也正相合。而西湖之秀美又不似海山之壮浪,着一“小”字较贴切不过。下句“寒食更风流”则是全篇点睛之笔。“风流”一词本常用于写人,用写湖山,是暗将西湖比作了西子。寒食佳节,作为游览胜地的西湖更是别有景象,不同常日,故“寒食更风流”。“更风流”进一层,仍是笼统言之,三句以下才具体描写,用语皆疏淡而有味。把游湖大
船称做“红船”,与“风流”“小瀛洲”配相宜。厉鹗《湖船录》引释道原诗:“水口红船是妾家”,则红船或是妓船,故有“歌吹”。“花外有高楼”则用空间错位的笔触画出坐落湖畔山麓的画楼。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湖上飘着一层柔曼的轻纱,过片“晴日暖,淡烟浮”就清妙地画出这番景致。于是春花、红船、画楼、湖光、山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画外还伴奏着箫管歌吹之音乐。于此处下“恣嬉游”这三字,才觉真力弥满,游春士女之众可想而知。词人却并不铺写这种盛况,而采有了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手法写道:“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以“粉黛”代美人,言外香风满湖,与“风流”二字照应。美人竟然如此之多,则满湖游众之多更不待言了。“阑干”与“高楼”照映,又包括湖上的亭阁,使人窥斑见豹。
    结尾三句用数字领起全篇精神。“三千”极写“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楼”宽敞。实际词人如此为之的深意是表达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悟。同时语言精整而凝炼。特别是鼎足对的运用很有趣味,写随数目的递减,景象渐由湖面移向天外,形象由繁多而渐次浑一,意境也逐渐高远,至较后的“一片云头”之句,颇含不尽之意。《维摩经》云:“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李白《宫中行乐词》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作者巧用“浮云”之喻,于写足繁华热闹之后,著一冷语,遂使全篇顿添深意。
寒食节古诗 篇二
    1、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4、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杨万里《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5、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赵嘏《东望》
    6、坐想兰亭通曲水,行闻上已接清明。——贺铸《呈李之仪》
    7、海雪楼前雪一株,岁岁清明醉花底。——杨基《湘阴庙梨花(有序)》
    8、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9、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10、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1、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12、寒食尚赊花水近,妻孥煎去到天明。——梅尧臣《依韵和戏题》
    13、上元灯火胡尘里,寒食田园野草生。——晁说之《夜风雨声甚恶》
    14、怕清明几度伤怀,关节得荼老且慢开,春已听榆钱断买。——张可久《沉醉东风·琼花蝶粉霜》
    15、卧对一枝愁病酒,清明今日雨兼风。——高启《对梨花》
    16、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17、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8、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19、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20、下里又寒食,寒居犹去年。——赵蕃《又呈庆伯》
    21、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其二)》
    22、景物偏堪,车马游人览,赏清明三月三。——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23、雨洗清明万象鲜,满城车马簇红筵。——皮日休《登第后寒食杏园有宴,因寄录事宋垂文同年》
    24、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25、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26、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寒食节古诗 篇三
    1、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新坟青嶂叠,寒食白云垂。——齐己《哭郑谷郎中》
    3、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4、甲戌清明鬓未翁,邦君过我小园中。——方回《追怀甲戌清明宇文信仲知郡大卿同尤
清明节古诗四句张二倅过》
    5、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6、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
    7、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8、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秦观《次韵王仲至侍郎》
    9、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韩翃《送冷朝阳还上元》
    10、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徐铉《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11、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欧阳修《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
    12、欲过清明烟雨细。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欧阳修《蝶恋花·欲过清明烟雨细》
    13、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14、江烟白,江波碧,柳户清明,燕帘寒食。——史达祖《钗头凤·寒食饮绿亭》
    15、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16、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近清明。——温庭筠《寒食前有怀》
    17、江树春云野水,梨花暮雨寒食。——张可久《满庭芳·感兴简王公》
    18、寒食孤村外,春山远寺钟。——宋登春《寒食西郊望八岭山作》
    19、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张籍《喜王起侍郎放牒》
    20、踏青寒食追游骑,赐火清明忝侍臣。——欧阳修《和较艺将毕》
    21、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2、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3、烟火谁开寒食禁,簪裾那复丽人行。——唐彦谦《毗陵道中》
    24、一年谁似清明节,忍向天涯除破休。——赵蕃《舟中清明》
    25、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26、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寒食的古诗 篇四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词作鉴赏
    此词题为乙卯吴兴寒食,既是一幅寒食节日的风俗画,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静的夕阳颂。词的上片极写节日的欢乐,下片写欢乐后的幽静。上片从一旁观老翁的眼中写出热闹景象,热闹的景象中仍含有宁静的心情;下片幽静的月下特意写了柳絮暗飘,亦可谓静中有动。
    开篇写的是吴中健儿驾舞龙舟,水面飞驶竞渡的壮观场面。舴艋是江南水乡常见的一种形体扁窄的轻便小舟,饰以龙头,就是乡民为节日临时装置的简易龙舟,虽无锦缆雕纹,却富乡土特。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寒食是古代女子的一个节日,这一天姑娘们特别高兴,她们可以放下女红,走出闺房,双双对对,打着秋千,尽兴游乐。笋柱秋千游并句便说游女荡秋千。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三、四句用一联工整的对句描写姑娘们拾翠、游人们踏青,乐而忘返的情景。芳洲、秀野使人想见郊野草木竞秀、春光明媚的诱人景。拾翠原指采拾翠鸟的羽毛,语出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后亦泛指妇女水边野外游春之事。踏青即春天出城到郊外游览。古代诗词中常以踏青和拾翠并提,如吴融《闲居有作》:踏青堤上烟多绿,拾翠江边月更明。这一联泛写寒食游春的活动,与前面赛龙舟、打秋千相配合,有点有面,主次分明。词之上片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
    下片转为写景,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反衬白昼游乐的繁盛。一动一静,互相映衬,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由动景换静景,画面跳跃很大,但过片却很自然: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前句说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片作结。
    后句说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清静,一静字又引出下面的景语。
    结拍以写景工绝著称。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张子野吴兴寒食词‘中庭月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余尝叹其工绝,世所传‘三影’之上。月清明,甚至可以看见点点杨花飞舞;而花过无影,又显得清辉迷蒙,明而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层轻雾,别具一种朦胧之美。不仅如此,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又是一种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