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__。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_______和很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比
[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
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
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
[4]后两句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看拼音,写词语。 
línɡ hún_____   jiè wèn_____  mù tóng___  yáo yuǎn____
[2]辨字组词。 
清________    魂________    牧________
请________    魅________    牡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
②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____
[4]《清明》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的景象。“________”表现出了人们的悲伤情绪。我还能写出一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________,
________。
3. 阅读与理解。
清明节古诗四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古诗文中加点的词。
①三万里河: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摩天: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
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
[3]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诗句中的“遗民”是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_______)
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泪尽”一词字用得很好,写出作者一次又一次失望的心情。(_______)
[5]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___,诗中描绘黄河、华山的趋势雄伟,还写了作者盼望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又一次失望。表达作者 ___________ 的感情。
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   。“长相思”是这首词的   。
(2)连一连
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           夜深千帐灯
行军之艰难             气候之恶劣
队伍之庞大             思乡之情切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的强烈思乡之情。在本学期的古诗词积累中,你还读到了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请将印象最深的一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下列词语。
之:_______  故人:______
尽:_______  唯:______
[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故友人要去的目的地_______。
[3]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诗歌后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外天地。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雨
一(  )明月
一(  )石头
一(  )竹子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应读     ,它在“空闲”中应读     。“空山”为我们创造的是一种    的意境。 
3.这首诗描写的景是  季的   时分,是从“             ”这句诗读出来的。 
4.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月和松林都被照亮了,泉水从石边流过
B.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5.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新雨、     、松林、   、石头、  、浣女、   ,还有渔舟,描写了美丽的山村风光。想要表达的情怀是(  ) 
A.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B.表达了旅途的愁思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7. 阅读理解。
所见
________________,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中“振”的意思是________;“意欲”的意思是________。
[3]古诗第三、四句是________关系。
[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形象。整首诗动静结合,牧童先是________,忽然________。透过诗中的“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古诗所描绘的是夏季的情景。
[5]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十分生动有趣,请你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幅情景图描绘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古诗阅读。
滁州西涧
独怜惜幽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深树鸣。
_____________晚来急,
_____________舟自横。
[1]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2]这首诗是唐代________诗中的上佳之作,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他与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
[3]请根据诗的内容把下面词语恰当地填入括号中。
晴   雨   涧中   涧边
这首古诗按照从(   )到(   )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岸边的(   )时景和水上的(   )时景。
[4]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后两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古诗理解。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九州在诗中是指___________,乃翁是指__________。
[2]这首诗看出作者的______________情怀。
[3]作者希望“王师”是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
[5]我还知道本诗作者写的《_____》一诗,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给图片配上一首合适的词,并完成练习。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词描写的时间是____(季节)。
(2)这首词前三句写景,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彩的描写,如鹭的颜是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分别是____和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3)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的生活情趣。
1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在诗中指__________________。
[2]“家书抵万金”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这句诗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
[3]诗题中的“望”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______________”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________的期盼。
[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深”字形象地描写了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
情。
[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暖风”一语双关,既指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