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清明》说课稿
09《清明》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清明》。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清明节古诗四句    《清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围绕深厚的传统文化展开,旨在通过古诗及历史故事展示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清明》这首小诗中,诗人杜牧描写了清明时节,人们急切返家祭祖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乐学善思,他们对古诗并不陌生,但对古诗深层内涵的理解还需要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对于古诗语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了解和学情的把握。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处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与交流,体会诗人的心情,感知诗歌大意。(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于低年级阅读
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为此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了自学法、情境法、朗读探究法、品读感悟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力图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归纳,以多媒体辅助。为此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上课伊始,我会出示传统节日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文化,也有很多传统节日。那咱们就看图片来猜一猜,图片上是什么节日?猜出来再说说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
    这样的导入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形成阅读期待。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课伊始,我将从朗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以“朗读小火车"为游戏背景,设置字词关和节奏关两个关卡。
    然后,我会范读古诗,随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读出节奏。
    读毕,进行闯关检查反馈。字词关:学生尝试挑战朗读全诗,在此基础上,强调多音字处“的读音。
    节奏关:通过指名读,读出节奏和韵律。随即,提过男女生合作、小组赛读等方式在读中初步感受画面。
    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析读环节,我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思考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带给你什么感受?我预设学生会有如下回答:
    内容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当学生分享此句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带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可能会做出如下回答:描写了雨和行人,感受到了行人的匆忙。这里我会顺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春天的雨是什么样的?以感受春雨的蒙蒙,由此体会“纷纷”的意思。接着,引导学生想象行人是什么样子的?明确路上的行人都着急赶着路。随后引导学生理解欲断魂的意思,老师先提示学生“魂"指的是精神,学生结合古诗内容可体会“欲断魂”是指人心情低落的样子,由此体会诗人的伤心忧郁。最后,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内容二: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此,我会引导学生分享诗中描绘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会做出如下回答:看到了杏花和收童,体会到诗人的伤心。此时,我会出示杏花的图片,并询问学生感受。随后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去杏花村做什么?结合“借问酒家明确诗人去杏花村喝酒。接着提问:诗人为什么要喝酒?学生联系生活的同时老师加以引导,明白喝酒是为了借酒消愁。最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把诗人和牧童对话的情景表演出来,师生共评。
    环节四:品读课文品情学法
    在这个环节,我会组织学生回忆自己过清明节的经历,然后齐读古诗。
    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里我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最后布置作业:查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下节课分享。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这是我本节课的板书,图文结合,力图带给各位评委老师清晰直观的感受,同时,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