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关于个人的,无论历史是什么,无论环境是什么,人仍然是一个人,仍然想活着,而且还想快乐地活着。以下是余华活着读后感,欢迎阅读和参考。
  《活着》读后感1000字
  在清明节放假期间,我开始阅读余华的作品,而《活着》,是阅读余华作品中的第一本书。虽然在一天内已把整本书内容阅读完,给我带来的震撼却久久难消。
  有的书,放下之后,感受是直接的,看过就看过,结束就结束。这本《活着》,放下之后,感受是极复杂的,你觉得沉重,你觉得深刻,你觉得看透了很多,却又无从寻觅它的来源和踪迹。你从故事里寻答案。它会告诉你:“生命无常,且行且珍惜”,或是“人的命运起伏都是注定的”,也或是“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一个都不能少。”我想,这些感受,无分对错、深浅,都是这本书相对于每个人不同的意义。
  也如同“活着”本身,之前陷入一种虚无主义的误区。我曾想,生命其实和非生命都是一样的,都是元素的集合形态。这些来自于宇宙的元素,可以构成江河、土地,或是小草、动物。而所谓的“动”,只是一种复杂可以遗传的偶然集合,所谓的“创造”,也只是一些元素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
  人本来就是极无知的,在狭窄的可见光世界中生活,在独立的三维世界中探寻,在人类的视角去认识。我们观测了整个宇宙,却为广袤所震撼,更不知追根溯源所在何处,伴随着发现人本来就是极无知的,在狭窄的可见光世界中生活。在独立的三维世界中探寻,在人类的视角去认识,我们观测了整个宇宙,却为广袤所震撼,更不知追根溯源所在何处,伴随着发现的越多,就越无力。关于我们从哪里来,几乎一无所知。那么,往哪里去,又如何能知?
  所以,活着的意义,也是有限的,并没有无限的意义。
  如果一个人只是自私的这样活着,就会像一花、一草、一生灵一样毫无区别,什么也不带来,什么也不带走,活在过程,没有起因,也没有结果,所以,才会有我们常说的“空”。
  但是,对于作为我们的小社会体:大学生活而言,“活着”是不同的。体给了个人生命的全部,包括我们所有的情感。那些爱与感动,笑与幸福,泪与思念,怨与感伤,包括我们阅读书籍、学习科学、畅想未来。甚至包括我们拥有的勇气、向往的自由、崇尚的光荣,都是人类这个体给我们的力量,也都是那些先贤生命的意义。
  所以,“活着”不是个人自私的活着,不是脱离体想怎么样就怎样那样无意义的活着。我阅
读完这本书后的感想是:“活着”在体中才是有意义的。那就是共同让体活的更好,走得更远,使体成为生命的延续,尽管体的。“活着”也可能有尽头,但相对个人是无尽的,所以意义,也可以是无尽的。
  我们为什么歌颂和平、倡导秩序、制定法律;我们为什么要帮人、助人、不害人;我们为什么要爱护花草、动物以及我们的环境?因为这是一个普通人在一生中所能反馈体的能量,也是一个普通人在人类体中所能拥有的意义,当然,若是那打破冥顽的悟空,创造出新的图景,只要让体更好,那么就充满意义。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老师笔下的“福贵”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在不断失去财富与亲人的痛苦中,在灵与肉的撕扯中,卑微的活着,已实属不易,这是一个高尚的故事,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那个会先来。生与死,苦难与苍老,都蕴涵在每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锋,所以在活着的光景里,活出真实的自己,不用在乎身外之物,也不被别人的任何评价左右。运用上天赋予的能力,积极利用所处的环境,去做那些自己该做的事情。
在有限而珍贵的大学生活中,每天与同学在一起,究其实质,就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且行且珍惜,毕竟一切不可能重来
  总有人,仅仅只是活着,就已是竭尽全力。无亲身经历,便不能深有体会,唯有对当下的珍惜,是为之敬于生活。
  “活着”,就是不自私的在体中努力的好好活着。
  《活着》读后感1000字
  《活着》首次出版时,余华33岁。33岁并不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年龄,但许多读者会惊讶于它与小说体现出的老辣劲头相比是多么年轻。因为这部小说太悲伤了,书中通过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的死亡,来表现“活着”这一主题。
  小说围绕着沉迷赌博的败家少爷福贵展开,在他把地产、房产等所有财产败光后,亲人一个个死去。首先是父母,然后是孩子,然后是妻子和女婿,最后是小孙子,甚至是被抓壮丁结识的两个朋友都注定要死去。
  最令人震惊的是他的儿子有庆的死。一个奔跑的男孩,渴望献血,却因为护士的过度操作,最终失血过多而死去。护士不懂吗?旁边的老师不阻止吗?那是因为要救的人是县长的夫人。为了谄媚权力,孩子的生命是如此卑微。尤其是有庆之前犯了错误,老师不让他献血,越是这样,有庆就越想献血,最后的悲伤也就越强烈。
  亲朋好友一个个离去,就像锤子砸在活着的福贵身上。虽然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福贵是如此的悲伤,但是小说用第一人称让福贵讲述了他的生活,他仍然美好地看待一切。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就算生活给我无尽的苦痛折磨,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
  《活着》与《平凡世界》、《白鹿原》、《秦腔》等跨越多个时代的小说一样,也是以内战等诸多政治事件发生的历史时期为背景。其他小说是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描写个人命运的起起落落,有一种不可避免的感觉,《活着》更关注的是无常。
  在反映历史的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雄心壮志的人,被历史车轮无情碾压,最终梦想破灭。但是《活着》是关于个人的,无论历史是什么,无论环境是什么,人仍然是一个人,仍然想活着,而且还想快乐地活着。
  《活着》读后感1000字
  上个月我看了《活着》这本书,它使我受益匪浅,无疑是心灵上的起伏。《活着》实际讲述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它富于的内涵和哲理太过复杂,非三言两语能够诠释清晰的。我只能说那么一点点感悟罢了。
  这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成长于解放前期,经历了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初期,他的一生实则是现代中国的演变史。虽然故事情节以他及他的一家为主,但反映出来的场景却是多方位的,它让我们见识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神化的中国,更让我们80年后的年轻一代了解什么是历史。作为21世纪的年轻人,是应该必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因而,我们更应该了解并牢记这段历史,而这也许是《活着》带给我们的启发和引思吧。
  在描述苦难时代的背景下,“福贵”老人也经历了人生所有的痛苦,当他看着一个个亲人离自己而去的时候,心底实际是在滴血,是在哭泣,但他仍然挺过来了,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着人生,在年近古稀之时,以一头耕牛为伴,却没有一丝的沮丧。在他的脸上,我们看不到生活有多么的不好,看不到对世道的厌倦,有的只是岁月留下的沧桑,有的只是他带给我们的人生取向。
  “福贵”老人其实只是广大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罢了,在他们身上遗存了太多优良品德,勤劳、善良、任劳任怨、乐观、坚韧,正是无数像“福贵”这样的老百姓,我们的国家才能在那无尽的灾难中挺过来。
活着读后感1000字  如今,中国的很多农民每年都要为了生计从自己的故土奔向陌生的城市,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得到的是最低微的收入,他们骨子里的品质让他们无怨无悔。面对困难他们勇往直前,他们才是真的勇士。因而,《活着》是一面人性的镜子,它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品质才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品质,才是民族希望所在。它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对于“福贵”这样的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命,就是生命意义所在,那么,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它并不像某些人所讲的那样美好,并不像某些歌曲所颂扬的那般幸福,他们所看见的只是他们的快乐,而广大农民却是很艰难的。现在的“三农”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我想,我们只有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并极富热情地关注这个社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和关心他人,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
  2003年的SARS,2004年的禽流感,2008的冰冻灾害,所有的一切让我感觉到了活着的艰
难,我们并不比“福贵”老人幸福多少,所承载的压力与顾虑是很大的。《活着》当中的余杰、何清涟,是他们让我们感知社会并不是一片漆黑,而是有一丝光在暗暗地照着。即便生活再困苦,我们还是可以像“福贵”一样,很好地活着,人生的艰难才刚刚开始。
  《活着》确实被赋予太多的内涵,无疑是一种享受,它让我能更清晰地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人生的意义,也许是终生受益吧。
  《活着》读后感1000字
  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的笔触很平静,没有刻意去烘托一种跌宕起伏的气氛,随着作者平实的叙述中,经历着主人公的一生苦乐哀愁.看完后掩卷沉思,内心沉重,感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悲哀,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经历,禁不住疑问: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徐福贵出生富贵,却是个地道的败家子,从小到大干尽了荒唐事,嫖娼,赌博生生让自己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个穷光蛋.这期间,他唯一做对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没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撑起了日后苦难的天空.
  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自个,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谁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
  自从做了佃户,也许劳动是能改变一个人,不,应该说是生活,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贵努力劳作,再不若从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实了.他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慢慢的重新发起来.只是世事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面对解放军是选择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现在想想,如果那时他选择的是留下,也许人生会有所不一样吧,就如那同样成了俘虏选择留下参加解放军的春生.
  解放了,,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这一刻,主人公已经想
开了,认命了.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团圆的真实可贵.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