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假设:现代中国书法文化创造
摘要:郭沫假设是现代中国书法文化的杰出创造者之一,在“20世纪中国作家、学者与书法文化〞的课题研究视野中,当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他的书法、书论及书法文化活动,都是其文化创造行为的具体表达,并构成“沫假设文化〞现象重要的组成局部。在新诗及历史剧甚至在治学方面,郭沫假设均曾出现了“江淹现象〞,但他后期在现代书法文化追求和创造上却有着长足进展,并与其旧体诗词、联语的创作交相辉映。在“新国学〞视野下整合学术文化并重估旧体文艺的价值与地位,确有重估郭沫假设的必要。
关键词:郭沫假设;书法文化;文化创造;新国学
在世界文化幅员中,中国书法是无可争议的一个亮点。时至20世纪,除了专业书法家或主要以书法名世的人士之外,中国作家、学者对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创造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奉献。无论从文人书法、学者书法还是名人书法的角度看,20世纪知名作家、学者中善书者很多,堪称阵容庞大,佳作纷呈。其中,郭沫假设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他作为现代中国书法文化的杰出创造者之一,在20世纪中国作家、学者与书法文化的课题研究视野中,无疑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个案。本文拟从“新国学〞的视角来重点考察郭沫假设对中国书法文化的多方面创造性奉献,同时对相关的复杂情形也给出比较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书法文化〞是超越了“书法艺术〞的文化范畴和概念,是包含技术性的书艺却并非局限于此的文化体系。其相应的研究对象除了书法作品,还应有书家主体和接受主体、书法理论与批评,装裱与传播以及书法与其他文化〔汉字文化、文学艺术、政治经济、性别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外交学或交际学等〕交叉生成的边缘文化。中国人围绕书法而展开的有关活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而又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文化。既然书法文化绝不局限于书法艺术本体[1-2],那么从书法文化角度看郭沫假设,就会看到他不仅在书法艺术层面颇有造诣,而且在相关的书法文化领域多有创造和奉献。这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字文化及书法研究的重镇。中国书法的根底是汉字文化。郭沫假设在汉字
文化探源、整理和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奉献,也对书法历史与理论的某些难点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现代作家中少有书论造诣精深者,而郭沫假设就是这样的作家
和学者。国学的根底与西学的渊博造就了他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对汉字的高度敏感也
成为他研究和书写汉字的心理基矗他从小就与汉字文化包括书法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家人的熏陶,私塾的教化,虽然有许多东西为他所排斥,但在书法的传承方面却受益
匪浅。从把笔学字的幼年到挥毫不止的晚年,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努力探索与实践,使
他终成20世纪中国书坛名家。也正由于积累深厚,郭沫假设才有可能于20年代末旅
居日本时,由古文字尤其是甲骨文金文研究入手,考论结合,以字辨史,借史鉴今,
充分占有相关资料,深入探究中国文字和书体的演变规律,创立了中国古文字研究的
新范式,对现代中国书学理论的开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即使到了晚年,也时或结
合考古新成果,对古代文字的起源及演变给出新的论证,还担任?甲骨文合集?的主编。此外,在60年代著名的“兰亭大论辩〞中,郭沫假设的积极参与和影响至今也仍使人难以忘记。
(二)中国现代文人书法艺术的翘楚。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是典型
的“国粹〞,郭沫假设怀宝拥粹,兼容再造,在书法艺术层面也有其重要的创造性奉献。如果说他的文学作品是“献给现实的蟠桃〞,那么他的书法作品那么是“献给人
生的橄榄枝〞。其书法生涯甚至长于文学生涯。郭沫假设多才多艺,即使淡化了“旗手〞的彩,也仍拥有着大文人的气象,所以在不少人看来仿佛“东坡〞再生。如东
坡先生一样,郭沫假设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他熟悉各体书法,其中“最为出
的是其将北碑笔法与行、草体势杂糅为一体的成功尝试〞[3]。其追求尚意和变形的书法,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他著作等身,其各类手稿文本也多具有
一定的书法价值。当然,假设从书法家类型看,郭沫假设可归入文人型〔学者型〕或“名人〞型书家。“文人书法〞为其骨,“名人书法〞为其肉,相得益彰而流通于世。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一种“文〞的气息,集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化为与其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境界,以书法艺术形式展现给读者。在“五四〞前后,郭沫假设的手书墨迹就显现出了自己的个性。在历史学与文字学交织
的创造性研究的界面上,他的书法艺术更获得了坚实的学术根基和文人书法的深厚素
养。其学者风范、书家功力与政治家气魄的相对完美结合,构成了郭沫假设书法艺术
的鲜明特,在这种意义上,有人称之为“郭体〞,自有一定道理。从历史上看是有“郭体〞之誉;从艺术上看,书法风格或个性的存在也证明有“郭体〞之实。仅仅从
郭沫假设与书法的角度,有心人也完全可以以其书法活动为谱事,编出厚重的?郭沫假设书谱?,甚至也可以紧跟时代需求用“郭字〞设立电脑用字字库〔近期崔俊生编的?
郭沫假设书法字汇?为此奠定了根底〕。他的书法作品〔如草书?百粤千山联?、?致子
易诗书轴?、?咏武那么天?、?录庄子逍遥游句?、?国民七言联?,行草?江汉丘陵七言联?、?书杜甫草堂联?、?沁园春•雪?、?顿觉?以及楷书文天祥?正气歌?扇面、用李白?蜀道难?韵反其意而作的行书手卷?蜀道奇?等等[注:参见?郭沫假设遗墨?〔河北人民
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书法家全集•郭沫假设?〔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以及?二十世纪书法经典•郭沫假设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郭沫假设书法集?(四
川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等专书。]〕,包括他的某些题字〔如题碑名“黄帝陵〞;题匾名“故宫博物院〞;题馆名“中国历史博物馆〞;题刊名“书法〞;题祠名“武侯祠〞;题斋名“荣宝斋〞;题书名“奴隶制时代〞;题画“题徐悲鸿画奔马〞;题银
行名“中国银行〞等〕,有的如沧海生波,神完气足,潇洒飘逸,顿挫有力;有的线
条伸缩中充盈着艺术张力,缠绕飞扬,俯仰有姿;有的奇崛多变,险峻诡谲,神秘庄严,尤有美感。其特独具,面目清晰,确能够给人留下难忘而又深刻的印象,在接
受美学的意义上也极易于被辨识和传播。正所谓:“着绝艺于纨素,垂百代之殊观。〞有些书作大气磅礴,令人感到震撼。毋庸疑心,即使在价值多元的时代里,郭沫假设
的那些书法精品也足可以传世,并多为世人欣赏和收藏。从形神兼备、内容与形式统
一的角度看,他的书法作品也多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或语句,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
特别是他为文化创新的事业,为革命和抗战以及为新中国建设而进行的大量书写,使
书法走向人间社会、走向名胜古迹,同时创造出了具有亲和力和时代性的现代书风。
郭沫假设书法能够有独特面貌也当是融会贯穿的结果。首先是认真向前人学习。
如他从古文字到历代书帖多所涉猎〔如他多习北碑,60年代还临?兰亭序?等等〕,尤
其是早年曾学过颜字,且用功颇深。从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少数字〞作品,仍依稀
可见颜鲁公的浑厚雄健的风貌,总体看书风雄强豪迈,具阳刚之气势和骨力之遒劲,
很有时代特和男性书法特征。[4]这也与他喜读孙过庭?书谱?、包世臣?艺舟双楫?等书帖有关。其次是注重磨炼书法技巧。所谓书法必是有法之书,郭沫假设曾说:
“笔法的要领,我看不外是‘回锋转向,逆入平出’八个字〞。[5]因此可以说这八个字也表达了郭沫假设运笔的根本功和根本特点。复次是融会创造,随情化用,自成
一家。郭沫假设研习书法,不亦步亦趋地跟在前人后面而难有自家面目,而是努力彰
显自我表现的个性彩,化他人为己用,从而独具风骨。郭沫假设的书法虽也有楷书
扇面?文天祥〈正气歌〉?那样的精致“小品〞,但大多那么是尚意随性、信笔挥洒的“大作〞。
(三)书法人生交际及文化活动的“主角〞。文人与书法的结缘其实也是对自我人
生的充实,而通过书法为中介的人际交往,又在更大程度上丰富了他人和自己的人生。郭沫假设的书写尤其是艺术创造性质的书写,恰成为其文人生命焕发的生动表达,而
他的活泼和主动精神那么使他成了书法人生交往及文化活动中的“主角〞。一方面是
文艺来源于生活,另一方面是生活也来源于文艺。两方面互动频繁的人必然会拥有丰
富多彩的人生:临池的时光构成了郭沫假设生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与夫人于立
那仙侣般的夫妻书法与情感交汇也颇令人称羡;而他给许多人尤其是亲朋好友题字
相赠的佳话更是广为流传。他慷慨地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报刊传媒、文博部门、工
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和亲人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辞章墨宝〔自然并非都是
精品〕。其书法作品量多质优〔仅传世的题画作品就有200多幅〕,影响广远,现代
文人书家还很少有人可以和他比肩。但在他的生前,几乎没有搞过个人书法展。在
1941年文化界为他祝贺50寿辰时,曾在他获得如椽大笔的同时举行了“郭沫假设创
作生活25周年展览会〞,方才展示了局部书法作品。[6]即使在生活非常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走上卖字为生或敛财的道路。尽管在他身后其书法早已“一字千金〞,
但他生前却总是有意识地将书法作为媒介,在书法交往中不断开拓人生:既有助于各
项工作的展开,更丰富了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仅从这个角度看,郭沫假设也到达了相
当高的人生境界。而郭沫假设书法与旅游文化、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的紧密结合,
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讲是丰富充实了现代中国书法文化宝库。郭沫假设的书法作品很多,其中在内容与形式上真正结合好的佳作多被人们视为珍品,享有人间的特殊礼遇。即
使那些存在一定问题的书作,也并非“文化垃圾〞,也具有历史文化的资料价值,较
如今许多当红之“星〞的稍纵即逝似乎还要有着更为久远的生命。比方,郭沫假设对
科学教育事业的关切是终生的,不仅担任过科学院院长及大学校长,还曾为各类科研
机构及学校题词或题写校名,多被勒石刻碑挂牌,意欲借书法符号彰显科学教育文化。
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讲,郭沫假设的书法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带有审美性的工作。这也
就是说,郭沫假设书法既具有生活性或审美性等文化功能,也具有一定的宣传性或广
告性等作用。但从艺术与人文的视野来看郭沫假设书法,那么更应注重他与友人间的
翰墨情缘,其作品的“人文〞意味常为后人思念不已。在许多回忆文章和有关年谱中,便记载着郭沫假设从事书法活动的大量事迹。而在中国文化环境中,书法名家乃至各
类名流都容易与书法文化结缘,且善书者很容易背上沉重的书法任务。很长时间里,
欲求郭沫假设墨宝者众多,所积“字债〞常不堪重负。但带着任务挥毫有时也能为他
带来创造的快乐。如他题写“荣宝斋〞、“黄帝陵〞等得意之作时,笔迹中也仿佛洋
溢着他的欣慰之情。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特别是建国后的几十年间,他参观过许
多名胜古迹,题诗、题字是家常便饭,即使在他的耄耋之年,来自个人和单位的求字
者仍很多,郭沫假设仍坚持用颤抖之手握管,努力满足请求者的心愿。从颤抖的笔迹
中固然可以看出其生命的挣扎和顽强,更可以看出他对他人和书法的尊重和喜爱。他
对书法的讲究也值得注意。如他经常为他人和自己的书籍题字,经常并非一挥而就,
而是写了再写,如他在给日本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另书一纸奉上,务请更换
为祷〞[7]。郭沫假设的书法艺术同样享有国际性的盛誉,他的墨宝在日本尤其受到欢迎,多处立有他的诗碑。他赠送外国友人或使者的许多书作,对传播、弘扬中国文化,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从自我精神需求来看,书法文化的滋
润也为郭氏人生添加了许多荣耀。
(四)将文学与书法进行融合创造的成功者。郭沫假设大量的手稿,其中有些既是
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视为书法作品,二者有意无意的融合,创造出了双重艺术价值。观其书作也多有强烈的抒情性,透露着诗人的浪漫气质和激情。这与他心摹手追故土
前贤、大文豪苏东坡有关。他在?咏东坡楼?中云:“苏子楼临大佛寺,壁间犹列东坡字。洗砚池中草离离,墨鱼仍自传珍异。……〞对苏子的崇敬和对苏字的关注溢于言表。郭沫假设作为苏轼以后四川又一大文人,其书法成就也许可以追攀东坡。东坡书郭沫若的简介
法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这对郭沫假设书法颇有启发,其用笔、结体皆有宋代书法
意味,但又更为注重自由发挥和情意表达,个性突出,风神洒落。在神韵上,郭沫假
设书法继承和开展了东坡书法,所以现代作家和大书法家沈尹默曾有诗评曰:“郭公
余事书千纸,虎卧龙腾自有神。意造妙掺无法法,东坡元是解书人。〞诗中所说真是
精当精彩,令人拍案惊奇!只是“余事书千纸〞,也许不逊于“正事千万言〞。亦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