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2)习惯培养计划
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既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时期,又是学习习惯走向稳定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
(一)课前
1.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主动预习。
六年级学习计划2.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课二分钟前,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课本、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安静坐好,小憩收心,准备上课。
(二)课中
1.良好的“三姿”习惯
(1)听课姿势: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听讲时应该挺胸直腰坐好,两眼平视前方。
(2)读写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读书眼睛离书本一尺左右;写字时上身坐正,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1寸左右处,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
2.课堂常规学习习惯
(1)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对学生课堂纪律、怎样回答问题、怎样站立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展示出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规范答题的习惯。口头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表达清楚;在学生课堂板演以及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规范要求,不放松任何细节,加强讲评,及时纠正。学生要认真审题、思考,语言表达力求规范、严密,运算要仔细。
(3)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坚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要认真仔细,规范整洁,字迹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号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4)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指导学生勤于使用各种工具书,根据需要搜集有关的资料,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5)有条理、快节奏的习惯。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做事无紧迫感、拖拖拉拉、动作缓慢的现象。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3.课堂思维习惯
在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之后,将培养重心调整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勇于批判、相互合作等品质习惯上来。
(1)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2)与人合作的习惯。课堂上,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三)课后
1.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1)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书写工整规范。
(2)作业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他人作业,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要求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3)要有“钻研精神”。碰到难题时,不能退缩,要积极动脑思考,在确实做不出来时,再请教他人或者家长。
(4)做作业时,应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自查、自改的习惯。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要让学生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作业、做练习,都要“回头看”,养成认真检查、及时订正的好习惯。
3.及时复习的习惯。学会每天晚上把当天的功课进行回顾,周六、周日把本周学习内容进行小结,一段时间集中搞一下复习等。要善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
4.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阅读评价,使学生从小喜欢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进一步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批注、写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周次
主题
1-2
认真预习的习惯
3-4
课前准备的习惯
5-6
良好的“三姿”习惯
7-8
及时复习的习惯
9-10
课堂常规学习习惯
11-12
聚精会神听课习惯
13-14
课堂思维习惯
15-16
答题检查习惯
17-18
课外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