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 每题3分 共计9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花瓣开成什么颜 并非由它自己说了算 而是由花瓣细胞内所含的素决定的 ①________ 第一类是类胡萝卜素 它一旦霸占了花瓣 就会“命令”花瓣开出红、橙或黄等颜 第二类是花素 它们以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 ②________ 因而“指挥”花朵开出的颜也很多 如当细胞液呈酸性时 可表现出红、粉、橙等 呈中性时 为紫 呈碱性时 则为蓝 第三类是类黄酮 这类素也“势力强大” “兄弟众多” 常以糖甙的形式存在于花瓣细胞液中 开花时 可“命令”花朵开放出浅黄至深黄的各种花 ③________ 其黄变得越深 反之 如酸性越强 其黄变得就越浅
【答案】这些素可归为三类, 由于花素种类众多, 细胞液碱性越强
【解析】本语段说明的是花的颜由所含素决定 按总分的结构
①依据“花瓣开成什么颜 并非由它自己说了算 陈述的是素分三类的情况
②依据“第二类是花素 它们以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因而‘指挥’花朵开出的颜也很多 可表现出红、橙等 为紫 则为蓝”可知 用“由于”和后文的“因而”搭配关于防疫的标语
③依据“其黄变得越深 反之 其黄变得就越浅”可知 陈述对象是“细胞液”
2.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在一些地区挂上了防疫宣传标语横幅 以醒目的形式呼吁居民们做好防疫工作 但由于部分工作人员语文水平不高 个别标语存在用语俚俗、夸张过度、侮辱人格等不得体的现象 请根据以下标语悬挂的场合 做出修改或创作新标语
(1)某村村口标语 “今年上门 明年上坟”
修改或原创 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区院内标语 “聚餐就是死 拜年就是杀人”
修改或原创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疫情紧张 谢绝拜访, ②聚餐提高传染风险 拜年加剧疫情蔓延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 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 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 选用
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分析本题 是防疫宣传标语 场合是“某村村口”“某小区院内” 面对的对象是居民 表达目的是“呼吁居民们做好防疫工作” 根
据此语境 “今年上门 明年上坟“夸张过度 “聚餐就是死 拜年就是杀人”中“死”用语俚俗 “拜年就是杀人”夸张过度、侮辱
人格 修改时要注意表达目的、对象、场合的需要 做到通俗易懂 表达得体 有一定警示作用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有人提议 把所有复杂的汉字都简化到十画甚至五画以下 理由是 第一 字体结构的简化是汉字
发展的方向 是汉字几千年发展的主流 第二 简化字笔画少 结构简单 提高阅读清晰度的优势明显 第三 现代汉字还有很多字结构复杂、①________ 应该简化到十画以下 便于运用 诚然 汉字简化有利 ②________ 不是越简越好 否则区别特征减少 ③________ 结果仍不便运用 例如“几”和“儿” 笔形近似 手写体很容易混淆 所以 简化汉字不能一蹴而就 应根据汉字自身发展的情况 顺应潮流 因势利导
【答案】笔画多, 但也要适度, 混同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解析】文段阐明 简化汉字不能一蹴而就 应根据汉字自身发展的情况 顺应潮流 因势利导
①所处句子中“现代汉字还有很多字结构复杂”与前文“字体结构的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方向”照应 空格处应与前文“简化字笔画少 结构简单”照应 再据后文“简化到十画以下”分析 此处内容应是“笔画多”之类内容
②据前文“汉字简化有利”和后文“不是越简越好”分析 空格处应是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 再据后文“应根据汉字自身发展的情况 顺应潮流 因势利导”分析 空格处应是“但也要适度”之类内容
③应是“区别特征减少”造成的结果 后文“例如”例解空格处内容 据“笔形近似 手写体很容易混
淆”判断 空格处应填入“混同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之类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 每题15分 共计15分)
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夫下之化上 疾于景响 举错不可不审也
② 吾属廷尉者 欲致之族
4.(5)张释之对文帝称赞陵墓坚固持什么看法?请简要分析
A. 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B. 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C. 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D. 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部分标点为 法者 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 更重之 是法不信于民也 廷尉 天下之平也 壶倾 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 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文化常识)的能力 廷尉是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主官 遵照皇帝旨意修订法律 汇总全国断狱数 负责诏狱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受到皇帝的感谢” 根据原文 应是皇帝向皇后谢罪
【答案】① 在下位的受到在上位的感化 比影子和回声还快 皇上的举动不可不慎重啊
② 我将他交给廷尉 是想将他灭族
【解析】略
【答案】坚固不在于砖石之类 而在于陪葬品不可丰盛
【解析】略
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 每题15分 共计15分)
5.(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5.(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A. “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 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 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 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 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C. 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 颈联中“草间”对“山里” “蛩响”对“蝉声” 整齐匀称 节奏鲜明 富于音乐美 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 薄暮的寒蝉声悲 照应题目 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 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
D. 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 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等
【答案】A
【解析】(1)A项 “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理解错误 这是反语 王维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 不是真的无才
【答案】(2)①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 首句说自己“无才不敢累明时” 是谦辞反语 埋怨自己满腹才华 却不被知遇重用
②对仕途世事的厌倦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颔联用两个典故 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意
欲归隐山林的思想 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
③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 颈联的环境渲染悲凉的氛围 烘托悲戚的心境 尾联的“寂寞”“空”“独”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
【解析】(2)从“无才不敢累明时 思向东溪守故篱”一联可以看出诗人不被重用 突出内心的愤懑与不满 从“岂厌尚平婚嫁早 却嫌陶令去官迟”一联可以看出诗人对仕途世事的厌倦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草间蛩响临被急 山里蝉声薄暮悲”一联对具体的环境进行描绘 突出归隐之心非常迫切 “寂寞柴门人不到 空林独与白云期”一联则是彰显出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与惆怅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 每题15分 共计45分)
6.(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6.(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6.(3)小说故事背景选择在地铁站 这有什么作用?
6.(4)“摇摆”是小说情节运行的一种方式 本文的“摇摆”体现在哪里?请分析“摇摆”在本文中的作用
A. 开头部分对“我”养只狗做伴这一事实的叙述 既交代了“我”对动物的态度 也传达出“我”身处陌生城市的孤独感 并为下文面对那只流浪狗时的犹豫、权衡、选择作了铺垫
B. “我”认为“表现疏离是很重要的生存之道” 但是“我”却又对地铁里的狗产生了同情之心 作者用这种前后对比的手法 讽刺了当下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荒唐可笑
C. 小说以“地铁里的狗”为题 既是因为小说以“地铁里的狗”为线索 同时 小说通过描写乘客们对狗的命运的深切关注 也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D. 小说结尾 当“我”带着小狗走上月台时 所有候车乘客都表现出了异于往日的反应 作者意在暗示 每位乘客其实都非常关心小狗 但同时每个人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领养小狗
【答案】B
【解析】(1)B项 “讽刺了当下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荒唐可笑”错误 这种前后对比并非是为
了讽刺人与人关系的荒唐可笑 表现疏离是因为地铁站的人们在午夜时分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近 并没有讽刺意味
【答案】A
【解析】(2)A项 “同时也使读者充分相信故事是真实的”错误 第一人称视角可以使文章更具真实性 并不会使读者充分相信故事就是真实的
【答案】(3)①地铁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 同时也是这个故事成立并且合理的必要条件
②地铁站是城市人与人关系得以体现的最好缩影 既是一个小的环境 同时也能反映出这个城市里的人情冷暖
【解析】(3)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在地铁站买票时与售票员展开对话——关于是否收养那只流浪狗 后来“我”收养了那只流浪狗 地铁站上的乘客都为之鼓掌和欢呼的事 “地铁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 同时也是这个故事成立并且合理的必要条件 结合“我必须在半夜时分搭地下铁回家 经过一些时日我有了心得 表现疏离是很重要的生存之道 我总是避免和其他人有眼神接触”“所以当我买车票时对戴着厚眼镜的售票员没有太注意也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他却很注意我”“突然
所有人都鼓起掌 一时之间 我有点走错地方的感觉 平常 所有乘客都埋头做自己的事 就像我一样 多数人都会看书或看报纸 根本不会多看别人一眼 但今天却完全不同——每个人都在拍手 脸上还带着笑容 或是对我竖起大拇指”等可知 地铁站是城市人与人关系得以体现的最好缩影 能反映出这个城市里的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