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小蝌蚪妈妈》
课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寻妈妈的寻人启事
9月3日
9月4日
提前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塘”、“脑”等生字,会写“两”、“哪”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1、教学重点: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2、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解决
方法
通过小组互动和插图的形式让同学们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
教学
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到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三)新授
1.学生自学:
内容:
经典问题设计: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妈妈吗?怎么的?到了没有?
要求:熟读课文,正确回答问题。
2.小组互助
内容:小蝌蚪在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要求: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3.成果展示
内容:小蝌蚪在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形式:教师出示青蛙在形体上变化的图片,学生能正确排序并能详细描述。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青蛙在形体上的几次变化,让我们对青蛙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尽自己的力量保护青蛙这种益虫。
送词语宝宝回家
披着  露着  甩着  鼓着
1.小蝌蚪(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青蛙妈妈(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一对大眼睛。
指导书写“宽、孩、跳”,重点指导“宽”字第十笔是竖弯钩。“孩”第七笔是撇,不是撇折。“跳”字第十一笔是竖弯钩,不是斜钩。
作业
设计
1.给家人讲一讲小蝌蚪妈.妈.的故事。
课后
反思
1.在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让学生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
2.本课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蛙的生长过程。
第(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A
教学
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蝌蚪妈.妈.的故事,同学们还记得小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吗?
(三)新授
1.学生自学:
内容:
经典问题设计:对比以下两种说法:
A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B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要求:熟读课文,正确回答问题。
2.小组互助
内容: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要求:再次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思考,并与小组成员交流。
3.成果展示
内容: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形式:学生自主汇报。
(四)总结
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形体特征,甚至有的动物像青蛙这样幼年时和成年后的形体有很大的区别,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各种动物的形体特征。
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
仿写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池塘里有一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鹅,  ,  ,  。
  有一鸡,  ,  ,  。
  有一猴子,  ,  ,  。
作业
设计
搜集有关青蛙的古诗和小短文。
课后
反思
以读促说,说中理解。(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说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说内容。在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学生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