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课件、帖图、青蛙及蝌蚪、鲤鱼和乌龟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很可爱的动物朋友,可是这几位朋友啊比较大牌,他们喜欢和聪明的孩子交朋友,于是,他们给我们出了一个谜语,看你能不能猜出来。
说它像鱼不是鱼,黑乎乎,滑溜溜,大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他们是?
生:小蝌蚪。
2.谈话引入
师:真聪明。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黑乎乎,滑溜溜,大脑袋,长尾巴
师:这些都是描写的小蝌蚪的样子,课文中也有一句话是来描写小蝌蚪到底长什么样的,一,用横线画出来。谁来说一说?
生:池塘里有一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小蝌蚪的脑袋——(生:大大的),身子是——(生:黑灰的),尾巴是——(生:长长的)这些都是描写小蝌蚪外貌特点的句子。像这样的句子谁还会说?比如说这头长鼻象。(出示课件)
生:森林里有一只大象,      的耳朵,甩着      的鼻子,迈着      的腿,快活地        。
师:真好,说出了长鼻象的特点!可是,我们今天的蝌蚪朋友们是来寻求我们的帮助的,瞧,他们发出了一张寻人启事。(出示课件)咱们要不要帮他们?
生:要!
师:真是热心的孩子。今天就让我们和小蝌蚪一起开启寻蝌蚪妈妈之旅。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出示课件)
1.自读提示
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想一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读生字词
①.调皮的词语宝宝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吗?(带拼音读)
自读(读得最认真的同学当小老师)——小老师领读(有了小老师的领读,我们的字音读得更准了)在这些蓝的字中,你认识了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生:汇报识字方法。
我们看“鼓”这个字。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 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②.词语宝宝摘掉小帽子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
③.玩摘苹果游戏。词语宝宝回家了,只留下了这几个生字,我们来玩个摘苹果的游戏。
3.学写生字“顶”
写字知道五步法:观察——范写——生写(1生黑板写)——评价修改——再写。
三.精读课文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小蝌蚪妈妈的过程中,谁帮助了他?(鲤鱼、乌龟,教师相机贴图)
1.了解小蝌蚪妈妈的过程,读好角对话。
默读课文,一:他们是怎么说的?小蝌蚪最后到妈妈了吗?出他们的对话,读一读。
1.生汇报与鲤鱼对话。(指导朗读,急切)男女互读——鲤鱼妈妈给出的提示是(四条腿,宽嘴巴)
寻妈妈的寻人启事2.生汇报与乌龟对话。(指导朗读,更急切)小组互读——乌龟妈妈给出的提示是(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③.生汇报与青蛙对话。指导朗读(开心)
2. 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
师:当鲤鱼阿姨从小蝌蚪对面游过来的时候,小蝌蚪们——(生:迎上去),当乌龟在小蝌蚪的前面往前游的时候,小蝌蚪们——(生:追上去),当青蛙妈妈蹲在荷叶上不动时,小蝌蚪们——(生:游过去)。孩子们,你们看恰当地使用词语能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更准确。
3.演一演。小组四人分角演一演小蝌蚪妈妈的过程,注意抓住迎、追、游这几个动词以及小蝌蚪寻妈妈时急切的心情,将这个故事演得生动。
(生戴头饰表演)
4. 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师:小蝌蚪看到的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请用“——”画出来。
生: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师:(出示课件)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点都不像?青蛙怎么会是小蝌蚪的妈妈呢?
生:小蝌蚪发生了变化。
师:自由读2—6自然段,用“~ ~ ~ ~ ~ ~”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
生:汇报变化。(根据汇报出示课件并贴相应的图片)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吗?(出示课件)
生:指生说——(出示填空课件)一起说。
四、布置作业
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过程可真神奇!在大自然中的许多动物朋友身上,有很多神奇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究。课下请同学们读一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二年级上册《自然妙趣》中的《小蝌蚪》、《小珍珠妈妈》和《好饿的毛毛虫》,去开启探索奇妙的动物之旅吧。
《小蝌蚪妈妈》学情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还能比较熟练地运
用一些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借助拼音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还可以通过图片猜想字词的意思。教师还要通过检查自主识字情况,引导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识字难点,从而全面地落实识字目标。因此,本课在识记生字上虽有难度,但难度不大。 
经过一年的朗读训练,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了解了朗读此类课文的一些方法,但较之经常接触的注音课文,在读通句子这个朗读层次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只是由于它是本册的第一篇课文,又有形象直观的插图帮助,减小了在感情朗读层次上的难度。因此,在落实识字与朗读两个主要学习目标上都有难度,但难度不大,只要适当加强训练即可。
《小蝌蚪妈妈》效果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设计能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本课教学能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主动。人人参与阅读、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讨论的参与率达到80%。在交流讨论活动中,学生能准确把握课文内容要点,一部分学生更能运用想象力,提出独创性见解。拓展延伸的文学欣赏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欣赏到了艺术的美,效果很好。
《小蝌蚪妈妈》教材分析
《小蝌蚪妈妈》是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的是一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运用浅显的儿童化语言,采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课文富有童趣,利于学生阅读。 
本篇课文位于本组教材之首,无论是对此类课文的阅读,还是对探索科学的兴趣,都是一个开始,一个延续,一个提升。课文中的注音和插图,对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过度作用。
《小蝌蚪妈妈》评测练习
一、给生字注上拼音。 
塘(       )   脑(       )   袋(      )   灰(      )  捕(      ) 
 迎(      )  阿(      )  姨(       )  宽(      )  龟(      ) 
      顶(      )  披(      )  鼓(       ) 
二、连线 
雪白的               衣服               
捉                      游泳 
碧绿的                蝌蚪             
 学                     害虫   
黑黑的               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