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自查报告(3篇)
  老师职业道德自查报告1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学习《教育法》、《老师法》,根据《中学校老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中学校老师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二、教育教学方面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力量、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同学的全面素养和良好独特的培育,与每一个同学建立公平、和谐、融洽、互相敬重的关系,关怀每一个同学,敬重每一个同学的人格,努力发觉每一个同学的闪光点和开发每一个同学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同学。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同学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为人师表方面
      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同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行全都。在平常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个人主义、留意言行,不讲粗话,以模范对同学做出表率。时时刻刻提示自己要严于律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团结协作方面
      在工作中,我总是和同事良好合作,虚心谨慎,敬重同事,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商量,探究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推动素养教育。
      通过学习《中学校老师职业道德规范》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敬业,爱岗,奉献”的内在核心。经自查自纠认为还存在缺乏之处,主要表如今:
      1、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化讨论,导致教学过程中消失许多困惑,甚至对某些教育政策的出台持观望的看法。其根源于本人主观上思想怠惰,不思进取,客观上理论修养不够。
      2、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教研力度不够,只注意平常的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只在本校听听课、评评课,没有把教学阅历总结下来,只做井底之蛙,没有走出去学习,究其缘由,认为教学任务重,时间少,精力跟不上,懒于动笔写作,积累得相当少。
      总之,为了教育事业的进展,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将努力地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老师形象,提升自己的师德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再作奉献。
  老师职业道德自查报告2
      老师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如今做老师已经三十三个年头了,想想自己所走过的路程,对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个基本内容,深有体会。
      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学习《教育法》、《老师法》,根据《中学校老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最高美德,时时激励我,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听从领导,不打折扣,仔细、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做家长认可,同学喜爱,学校放心的“三满足”老师。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
      平常我常常进行自我反省,时时到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缺乏,努力塑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究竟怎样做才能塑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让同学喜爱上你呢?我认为老师专业水平的凹凸是同学喜爱的标志之一。王崧舟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需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老师的人性,超的教育才智支撑起老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老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老师的诗性。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老师,根本不行能给同学的生命铺上一层暖和的、纯洁的底。博学多才对一位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我们是直接面对同学的教育者,同学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究竟”。没有广博的学问,就不能很好地解同学之“惑”,传为人之“道”。但学问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进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改变,特殊是被称作“学问爆炸时代”、“数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日。因此,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学问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的进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学问就是一桶死水。
      要做一个同学宠爱的老师,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赐予必要的关怀和关心。同学闹冲突,我赐予合理的处理;同学犯了错误,我耐烦地进行教育,使同学真正熟悉到错误并准时改正。我还抽时间给同学谈心、沟通,和同学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
进了师生间的互相了解等等。喜爱同学,还表如今老师对同学的敬重和信任,以及对同学的严格要求。平常我很留意敬重同学的人格,了解同学的独特,信任同学,关怀同学。对同学既严格要求,又留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分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同学,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特殊是差生,赐予更多的关怀,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胜利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老师素养的重要内容。假如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敬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由于每一位同学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敬重,尤其是老师的理解和敬重。李叔同先生的为师之道。他就是把同学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公平的人,堪与敬重的人。而不是把同学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便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同学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同学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当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敬重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同学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剧烈的。老师对同学的批判,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
会成为一种损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同学不喜爱老师批判时挖苦、损伤同学,损害同学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老师应把握批判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动听”。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学问,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老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同学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制造出敬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