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观念的主要特征
①坚信道德信念所反映的社会道德准则及其意义的正确性;
②确认遵循道德行为准则的必要性;
③道德观念的实现与否,会相应地引起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体验;
④对道德的发生具有强烈的动力作用,并赋予道德行为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⑤作为坚定正确而不肯改变的观念,道德信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修养两种指称和用法
①指称人在某一方面所表现的状态和水平;
②指称在某一方面所要达到某种水平、状态所要付出的努力。
3、职业道德需注意的方面
①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它是一种公德,属于公德的范围;
②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
③从适用的范围看,职业道德主要在从业人员从业活动时发挥作用:一方面它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和其他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④从生产的效果看,职业道德是维护职业信念和尊严的基础,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活结合,有利于从业人员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它通过特有的道德传统、道德习惯和道德要求塑造了本行业的从业的从业人员,它使不同职业的人在道德面貌上表现出明显差异。
4、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区别
①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而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生活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
②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也有所不同。社会公德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教师职业道德是在脑体分工、教育作为一项专门活动出现以后才产生的;社会公德随社会整体发展而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虽然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但主要是随着教师这一职业领域和职业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③相比较而言,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更全面;
④与其它行业的道德比较,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更深远,更深刻,对于下一代公民的社会公德塑造更直接。
5、教师德行的意义
①教师德行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②教师的德行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③教师的德行将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④教师的德行有利于维护和提升行业的形象。
6、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依法执教原则、为人师表原则、公平正义原则
7、实践教书育人
①教育工作者要明确育人的教育根本目的
②要在教育中体现人道主义原则,要把学生当人,要以对待人的方式来对待和教育学生
③教育者要加强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把握教育规律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
8、道德意义上的良心
指主体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道德情感体验,以及基于此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和调控的心理机制。
9、良心的作用:
①道德行为前的指导作用        ②道德行为中的监督作用      ③道德行为后的评价作用
10、良心评价的作用:直觉判断、理性审理
11、公正的特征:对等性、可互换性、依赖性
12、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
(1)需要政府和社会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地位
(2)教师需要正确地对待和争取荣誉
①教师要调整价值取向,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为荣
②要珍惜教师荣誉,维护教师专业荣誉和尊严
③要加强道德宣传,争取社会对教师工作地理解和支持
13、“思”的作用:
①接受认同道德规范,形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变外在规范为内在要求
②在思考中设计、审视和反思自己的道德言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14、克己复礼(教师角度):
①要对自己的欲望有所克制,不能放纵自己的物质欲望、名利欲望和情感欲望
②对自己的冲动情绪有所控制,避免自己的冲动情绪对学生造成伤害
③对自己的情绪偏好有所控制,避免因为自己的情绪偏好导致的教育不公
如何选择?      ①珍惜选择的权力          ②认清自己,针对自己的优势来选择 
③准备承担选择的责任      ④学会有舍有得的选择
15、教师劳动的自我意义和价值
①从生产角度看,教师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以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
②从劳动过程看,人的创造性得到激发,在劳动中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③从劳动结果看,教师的精神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
16、教师劳动的社会意义
①教师劳动与学生家庭幸福  ②教育劳动的文化传承意义  ③教育与国家强盛
17、教育需要
①教育需要人生幸福的终极目标指引  ②教育需要幸福的实践和过程  ③教育需要有幸福感受和表现的教师
18、尊重学生:
①尊重学生的权利  ②尊重学生的人格  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④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由先天条件、社会文化、人生经历等决定。包括生理条件差异、生活环境差异、发展速度差异、学习方式差异等)
19、爱的艺术:
①教育爱要有纯粹性        ②教育爱要有理解性        ③教育爱要有激励性
④教育爱要是理智和平衡的      ⑤教育爱要具有人文关怀性
20、幸福的意义
①幸福的终极目的性          ②幸福的自我满足感          ③幸福的动力作用
21、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和师生关系
①保护学生安全和身心健康              ②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 
③用课程教育和帮助学生                ④关怀和热爱学生
22、玛格丽特·米德 《文化与承诺》将文化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
23、教师向学生学习的意义
①有利于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施教        ②有利于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③有利于自身专业成长              ④有利于保持童心和童趣,使内心更加宁静和纯粹
24、教师幸福的特征:教师幸福具有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无限性
25、人最基本的两种生存活动
内化:通过不断占有人类文化的方式保存自己和发展自己,在内化中提升自己的主体性和主体价值
外化:个体指向周围世界的实践性活动,人不断地将自己的主体性外化为一定形式的劳动和创造,以确证自己的主体地位,实现自己的主体价值教师职业道德总结
26、在外化实践中创造和体验幸福: 课前有期望 、课中有创造 、课后能审美
27、教师促进学生发展需要借助“中介”课程是这样的“中介”,教育的产品是课程。教师的使命在于开发、建设、提供和实施课程,借助课程促进学生发展。
28、教师廉洁从教:
①廉洁从教是教师为师的人格前提  ②廉洁从教是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新要求
③廉洁从教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  ④教师廉洁形象代表着社会的廉洁形象
29、性道德指调整人们性行为的社会规范总和。其目的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约束人们性行为的道德规范。
在职业道德中,性道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利用从业者与职业工作对象的特殊关系,利用职务、职位之便,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性行为。
30、性道德的一般要求:自愿无伤、合法合俗、尊重相爱、负责担当
31、教师与家长关系
(1)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家长
①“敬人者,人恒敬之”  ②换位思考理解和尊重  ③尊重家长的教育权利(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评议权)  ④向家长学习
(2)平等对待学生家长
①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家长  ②理解和尊重弱势家长  ③尊重落后学生的家长
(3)教育学生尊重、敬爱自己的家长
(4)收集、研究和积累与家长沟通的教育案例
(5)善于和家长讲道理
①准备讲道理,相信家长是懂理的        ②要再次检视自己做法是不是有道理
③提高和家长讲道理的水平和能力,灵活运用讲道理的方法和艺术
(6)求同存异,学会借力
①建立“大同”    ②接纳小异    ③借助他人(同事、其他家长)的力量
④影响人是一种慢的艺术,怀有平常心,学会等待和接纳“不能”
(7)必要时,应该运用法律的手段和方法维护教育和教师的尊严
32、成熟专业的标志和要求
①专业责任和专业自主            ②专业标准和专业资格
③专业培养和专业发展            ④专业待遇和专业组织
33、教师专业发展
主要指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它是一个持续不断、贯穿教师生活始终的过程,包括教师的职前学习、入职实习和在职继续教育。
发展阶段:
①“非关注”阶段(进入教师教育之前)  ②“虚拟关注”阶段(接受系统教师教育之时)
③“生存关注”阶段(初任教师阶段)    ④“任务关注”阶段(有一定教学年限的教师)
⑤“自我更新关注”阶段(自主专业发展阶段)
34、教师的终身学习
时间上:人的一生都要接受教育
空间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场所和方式,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
形式上:正规教育、在职教育、非正式教育
1994,“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35、教材
是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过程的支架
36、教师要
①钻研教材; ②了解学生;③知晓自我; ④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
37、专业成长的意识
①专业成长是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空杯”心理    ③“不满意”的问题意识
38、经验
①经验是认识关系  ②经验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③获得经验需要主动性
39、教育研究要尊重、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①研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②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③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智力成果与荣誉  ④教育改革要深思熟虑
40、研究中的学术伦理
①实事求是  ②尊重他人劳动和研究成果    ③发扬学术民主、勇于探求真理
41、成为优秀的研究者和实践创新者
①培养研究实践,关注人生的人文精神    ②修炼发现问题的“慧眼”
③怀有改造实践的理想主义气质          ④不畏研究中的艰难和挫折
⑤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