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作者:陶勇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07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岁月如风,时光飞逝。今年,张振武小学又是一个丰收年.语文数学等五门学科综合成绩荣获全县小考第一名,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欣慰。因为,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校在大胆提出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方针指引下,辛勤的汗水,终于换取丰硕的战果;这一切的一切,与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分不开;与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科学民主的管理分不开;与全体教师真抓实干,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分不开,与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通力配合分不开。借此机会,我把我校对毕业班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做一分享,与读者交流共勉,共同进步。
        多年来张振武小学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创新。针对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工作目标,把握正确方向
        毕业班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窗口,是社会评价学校办学成败的焦点,小学六年级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中转站,它承接着学生知识的储备,能力的延续,身心的成长和品德的形成.因此,我们坚持把小学毕业班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德育先行,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全力已赴,常抓不懈.确立了让所有学生合格结业,全体学生优良发展的工作理念,稳扎稳打,明确教学成绩力保全县第一与时俱进造句”的工作目标,着力加深教师们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反复动员,让毕业班工作的质量意识,管理意识,教改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入每位师生心中,并转化自觉为之奋斗的动力.
        二、健全教学机制,落实常规管理
        张振武小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六年级工作重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和教研组长为副组长的督察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六年级工作的重要事项,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考核和奖励制度,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同时,为了搞好教学视导,落实过程管理,我校制定了毕业班工作全面视导,教学工作单项检查,非语数学科不定期抽查的原则,规范了毕业班教师备教批辅改考的六认真工作
细则,加强了十字教学方针的监控力度.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杜绝题海战术,认真组织单元过关,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能动作用,经常督查班级日常教学工作,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搞好班科教学协调和教学统筹,发挥基层力量,营造良好氛围。
        三、注重科学分析,形成整体合力.
        首先,要注重科学分析班级现状,形成班级整体合力.大家知道一个班班风、学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班级的进步。六年级的学生思想变化比较大:优生学习主动积极,而后进生由于学业跟不上,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形成班级两极分化的可能性.为此,学校经常召开六年级班主任工作会议,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交流班级管理经验。复习前开好全班动员会;鼓舞士气;复习中召开后进生小动员会,昂扬斗志;并采取传帮带的帮扶措施,让后进生成绩稳步上升.其次还注重形成教师队伍的整体合力,加强打团体战的教育和引导。具体地说,一是利用成绩分析会、经验交流会等分析各学科间的渗透作用,启发教师的协作意识和合作意愿;淡化单科独进,适度缩小单科平均名次奖的差距,增加班级、整体任务的完成和超额完成奖,增强任课教师间协作与配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争先为学生成绩的全面提高献计献策多作贡献,这进一步促进了我校毕业班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我们亘古不变的主题.课堂教学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们的教师上课前注重集体研讨,资源共享,课中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的放矢,分类指导,查漏补缺,讲练结合,将零散无序、认识模糊的概念及题解纵横沟通,形成整体感知。每堂课力求做到胸中有数,运筹帷幄,精练、善练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提高教学效果。复习期间更是一步一个脚印,观察了解不同层次的薄弱环节,分层布置作业,抓两头中间,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改变传统的阅卷方法,将教师阅卷与学生阅卷相结合,将集体评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省时省力,提高了教学效率。真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中有快乐,复习中有技巧,考试后有收获的学习情趣.
        五、办好家长学校,促进素质提高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但没有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及其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很
难完成的.为此,我校根据实际,建立健全毕业班家访制度.要求每个科任教师每学期普访一次以上.特困生重点家访,积极争取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并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灵丹妙药,增加家长和教师互通信息的机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