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点
作者:***
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09期
        摘要:不同作家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都会展现不同的艺术特,我国著名女作家王安忆在其小说创作过程中就表现出较了突出的艺术特。王安忆的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启蒙时代》等。著名文学评论家梁永安曾说过:“王安忆属于那种很难‘追踪’的作家。她的小说题材山重水复,永远看不清她的下一个里程。”本文从结构与语言两方面对王安忆的小说艺术特进行分析。
        关键词:王安忆 小说 艺术特点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1年以前,此阶段,王安忆的小说笔调优美、细腻,作品以表现少女心事、情绪为主,代表作有《雨,沙沙沙》《一个少女的烦恼》;第二阶段是1981年至1984年,王安忆在小说中融入了更多理性思考,她的小说不再单纯表现少女的烦恼,小说描写对象扩大为普通人的苦恼,此阶段以《流逝》《墙基》为
代表作;第三阶段是1984年以后,王安忆小说不再局限于对故事进行单纯的描述,而是站在更高角度,以历史眼光进行小说创作,此阶段代表作有《小鲍庄》《小城之恋》等。
        一、王安忆小说的结构特
        作为小说形式之一的小说结构,主要是指小说各部分的内部组织构造与外在表现形式,但这并不等同于单纯的小说框架,小说结构还应包含作者对于美学的认识。对于王安忆的小说结构特,主要从片段式结构、双层结构与圆形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1]。
        (一)片段式结构
        片段式结构即把不同时间、地点、感受的独立片段拼接成文。
        王安忆在《蚌埠》《姊妹行》等小说中,不再以描写完整的情节、塑造典型人物为小说的主要目的,而是选择尽可能地让小说反映一种日常状态,因而她的小说的叙述淡化了情节,用碎片式的人事累积拼接成文。如在《姊妹行》中,王安忆娴熟地用片段塑造出了憨厚朴实的孙侠子、活泼率真的宗明子等人物,而读者在阅读这些片段时,则了解了未经任何修饰的农村生活,并从中感受到人民心灵的纯粹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