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读书”及“书”写作指导与例文示例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自选。
材料一: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材料二:一盏明灯,一方亮窗,从冬燃到春,从夏燃到秋。当太阳被月亮替代的时候,当空中淅沥淅沥下着小雨或纷纷扬扬飘着雪花的时候......桌上,一本书,一截铅笔,还有纸上躺着的一首诗--夜深了/我醒着/梦亮了......
【思路导引】这道材料作文题,由一则名言和一个故事组成。虽然,语言表现形式有差异,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两则材料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书是精神的营养品,我们热爱读书。
写好这篇作文,应该关注下面几点:
1.定意。
"材料一"给了我们主心骨,也就是主题:书籍是最好的营养品--这是全文必须遵循的"基调",否
则是离题之作。
"材料二"是一则小故事,认真阅读,细细研究,就会发现,这则材料为我们设置了诗一般的意境,同时为我们拟定了比较大的写作空间--
首先,文章要写的事件应该是"读书";第二,时间是一年四季,或早或晚,有白天有黑夜;第三是天气,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或是下雪,照样一如既往;第四是对材料中诗句的理解:"夜深了",说明时间之长,"我醒着"表示"我"还在读书,"梦亮了"蕴涵着"我"心中有远大的理想。
2.构思。
可以用"材料一"作为"纲"串起全文,或用"材料一"作结,升华文章主题。
可以用"材料二"恰当地渲染天气,烘托气氛,将"我"、"他(她)"读书的经历、表情、心态、收获等加以细致描述。
注意"材料二"中的一个规定:写"独坐窗前读书"的内容,如果写其他范围的读书是不行的,如果谈书的作用、种类,就更偏离了命题的意图。
3.拟题
标题的好坏,对一篇文章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落俗套,散发着美丽馨香的标题自然会引起评卷人对文章的好感。如何给材料作文拟一个好标题呢?首先要有紧扣材料的关键字眼,保证标题正确无误;其次,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让其形象、生动。第三,要富有诗意,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第四,要敢于想象,让标题插上放飞的翅膀。
佳作示例一:选择读书
人生是极为短暂的,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我选择读书。我以读书为乐。
书籍是无声的音乐,是雄伟的建筑,是历史的回音,是现实的关怀。书籍让我们感受得到已逝岁月的灯火、黄昏,数千年前的一只蟋蟀也会借《诗经》向我们发出鸣声;书籍让我们感受到现实人生的强劲和躁动,没有书籍,我们怎么去理解纷繁多变的现实世界?更重要的一点,书籍还能帮助我们进入他人微妙的精神世界,去理解体验那里的悲伤、欢乐、绝望、向往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在我苦闷的时候,我也曾尝试过其它排遣办法,但全部归于失败,只有读书才给予我最持久
最温情的安慰。那些读过的书,有很多成为我的朋友。那些朋友脾气都是很好的,只要我需要,它就敞开心扉与我交谈。那一本本书,就是无数的先哲今贤,以一种沉静的气度默默地吸引我。金圣叹有言:"雪夜闭门读禁书,乃人生一大乐事。"古人有幸,能有《水浒传》《红楼梦》等品位极高的"禁书"供雪夜闭门品读,那种境界的确令人追慕。
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本,知识的快乐就是读书的快乐,就是智慧的快乐。读书是我们的一种主体行为,就像在森林里旅行,我们可以侦查、试探、选择,可快速前进,可悠游肩鉴赏,可退步抽身。在书本面前,我们是主动地。许多人把大量业余时间用在看电视上,但看电视时我们是被动的,它演什么,你只能看什么。它强加给你一段广告,你也只能忍耐等着。你为转瞬即逝的画面所操纵,难以展开思考。打开电视,就意味着你是它的奴隶,你要接受信息的轰炸,但这些信息既不是知识也不是智慧,而是一串泡沫。书本就不同了,你可以随意打开合上,你可以停留在某一页某一行上,你可以让眼前的方块字暂时消逝,全力投入思考。不同的人,书架上会摆上完全不同的书。书是我们精神的外延和仓库。在书籍的丛林中穿行,所见风光因人而异,一切决定你的毅力、耐心和胸襟。你穿行得越深越远,所见风光就越险越奇。沉醉在书籍的丛林中,其乐无穷。
我选择读书。
读书是一种幸福,读好书是一种更大的幸福。
读书是一种快乐,读好书是一种更大的快乐。
〔同窗视点〕这篇文章按照命题指定的话题进行写作,抒发了自己的读书感受,阐述了材料一的命题意旨,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导师点津〕文章从人生短暂起笔,开门见山提出选择读书,以读书为乐的话题。作者从容地论述了读书给人的乐趣、安慰和快乐,同时与看电视对比,极写读书其乐无穷。全文以议为主,阐述了读书给人带来种种快乐,笔法较为老到。
佳作示例二:生命的奇迹--读《假如给我三天 光明》
读海伦 ·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感触特别深。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写了幼年的一场猩红热无情的夺走了海伦的视力和听力,原本健康的永远地与黑暗和寂静为伴,无声无影的世界曾经令她彷惶无助。是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又聋又哑的小女孩的命运,她们用顽强的毅力创造了奇迹,谱写了辉煌的人生之歌。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引领下,在亲人的关怀下,在朋友的鼓励中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海伦·凯勒以她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引人入胜而又感人至深的文章。每一个视力正常的人读了之后,都会在心灵上产生巨大的震撼,每一个失去视力的人听了之后,都会从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海伦·凯勒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真情的世界、一个彩斑斓的大自然和一个让人目不暇接的艺术宝库,作者在她虚构的三天光明中集中表现的是她对正常的人类生活的向往和礼赞。第一天,作者首先想要看到的是她的老师莎莉文,因为老师可以说是改变她人生道路的人,接下来要约朋友到树林散步,晚上要回忆这一天的所见所闻。第二天她要参观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晚上她要看戏。第三天,要游览纽约城,感受日常世界,晚上看喜剧。作者通过三天的历程展示自己内心的渴望,表达对世人的劝诫。
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海伦·凯勒,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正是靠着坚强的性格驾驶着人生的风帆执著前行。她用唯一的感觉器官--触觉,打开了心灵之门;她学会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唇读,来"听"别人讲话;她靠着勤学苦练学会了说话并掌握了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学业,并成为哈佛历史上第一个荣获学位的女性;她兴趣广泛,除了嗜书如命,还喜欢骑马,游泳,划船,酷爱戏剧表演,喜欢听歌剧;
她在好来坞的舞台上出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让生命精彩......她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见证了海伦用行动战胜生命的勇气;见证了她所经历的痛苦和幸福。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世界。海伦的名字已经成了坚忍不拔的象征;她传奇的一生带给我们的不止是惊异和震撼,更让我们蒙尘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因为我们从海伦·凯勒的人生际遇中解读到了奋斗,坚强和爱的含义。(作者系浙江宁波北仑江南中学 204班学生)
〔导师点津〕海伦·凯勒,一个幽闭在盲聋哑的世界里,竟然创造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的人。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而且还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给后世以勉励。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引人入胜而又感人至深的文章,每一个视力正常的人读了之后,都会在心灵上产生巨大的震撼,每一个失去视力的人听了之后,都会从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因为当我们读这部著作时,我们会发现其所闪耀的思想光芒--人类的精神远远超越了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600字时空的限制。书中人物所展现出的品质、意志、耐力会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给我们蒙尘的心灵以洗涤。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小作者用写札记的方式走进作者的心灵,以真诚与文本进行对话。文章反映了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精神震撼,扣住了材料一的主旨。书籍是世界上最好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读一些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激动人心,鼓舞人们上进的作品,用札记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感动。
【链接中高考】语文是有生命的,阅读更是充满灵性。"阅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要从读书中学会思索、感悟和品味。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这是一种新的阅读理念,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关注。余秋雨说过:"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因此,关注读书,自然也成为中考作文命题关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