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三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童话王国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选择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童话。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歌唱。感受童话丰富想象的同时,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挣、几”等9个多音字,会写26个生字,会写34个词语,能根据1字形特点选择合适的识字方法,并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2.默读课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的人物做出简单的评价;
3.能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分角朗读课文,能读出相应的语气。主动交流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4.能把《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等故事讲给别人听,能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5.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4篇课文(6课时):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写作特点
                          ↓
            习作(2课时):借助提示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
            语文园地(2课时):梳理总结童话特点,学习修改自己习作
                快乐读书吧:介绍《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自主阅读,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型
新授课      /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
2.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童话非常感兴趣,并具有一定阅读量。由于低段学习、阅读的储备,学生对童话已经形成一定的认知。作为三年级学生,集中学习童话,以及尝试自己编童话,已经是水到渠成,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和点拨即可。
3.学习目标确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读课文,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4.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种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读课文,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5.学习评价设计
1.朗读课文。注意语调、重音和停顿;读出喜悦与快乐,回到现实的残酷。
2.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然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6.学习活动设计
8.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挣、几”等5个多音字,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
【课时训练点】识字写字、朗读指导
一.简介背景,认识作者
1.出示课文插图,猜出故事题目,板书课题。
2.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出示安徒生的简介。
(几个要点:丹麦,世界级的童话大师,160多篇,《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白雪公主》等,国际安徒生奖——世界儿童文学最高的荣誉)
3.介绍这个故事的创作背景。
(根据朋友寄给他的一张图片,创作了这篇不朽的童话故事。)
4.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学习一下,看看安徒生的神奇的丰富的想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同桌讨论:课文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什么故事?
(一句话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检查初读情况,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生字词:旧围裙  可怜  哪怕  又冷又饿  打成卷  挣钱  富商 
            明晃晃  几乎  擦燃  蜡烛  暖和  告诉  火焰  喷香
            离去  温和  赶紧  寒冷  痛苦  清晨  火柴
1指名读,正音。指出几个多音字:“挣”读第四声“晃”读第三声,“几”读第一声,“喷”读第四声。
2观察字形:燃、烛、焰  有什么发现?
3反义词理解:旧——新  饿——饱  富——贫
4写字提醒:冷、旧,左窄右宽  冷、怜,最后加点
柴、富、离,上下结构,中心对正,最宽的地方不同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合作,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想想她的心中在盼望着什么?完成表格。
次数
小女孩所见
小女孩所盼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2)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汇报交流
次数
小女孩所见
小女孩所盼
第(  1  )次
火炉
温暖
第(  2  )次
烤鹅
饱餐
第(  3  )次
圣诞树
快乐
第(  4  )次
奶奶
关爱
第(  5  )次
(书上)
幸福的生活
3.从表格里,我们发现小女孩缺少的东西太多太多,拥有的东西太少太少,真是个 (可怜) 的孩子。
4.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具体些的)
(时间),(主人公)出来(干什么),但是(        ),在(      )下,她(又干了什么)。他一共擦了()次火柴,通过()满足了自己的(  )。最后,在(    )被冻死了。
5.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有感情地读课文,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2. 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3. 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课时训练点】阅读理解
一.走进课文,想象感受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
2.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汇报,并说理由。
又冷又饿—— “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过渡:大年夜应该是团圆幸福的,小女孩却——(出示句子)
本来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是——(出示句子)
本来家应该是温暖的港湾,可是——(出示句子)
二.聚焦重点,合作学习
1.出示上节课的表格,回忆小女孩一共擦着的五次火柴,哪一次给你的感受最深呢?(出示小组学习要求,指名读)
(1)选择印象最深的一次,自由朗读。
(2)组内交流体会。
(3)小组汇报。(一名代表结合大家的体会说,其他组员朗读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1)预设1:第一次幻象——火炉
小女孩首先幻想出现的为什么火炉?而不是圣诞树或者奶奶?
(现实中缺少的,可以在幻想中获得,这也是童话的魅力)
(2)预设2:第二次幻象——烤鹅
出示一段简洁的修改,与原文比较,为什么把看到的桌上的东西写那么具体?(突出了小女孩的饥饿,对食物的渴望。)
(3)预设3:第三次幻象——圣诞树
为什么小女孩看到了圣诞树呢?
老师补充:西方的圣诞节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幸福的日子,圣诞树是快乐、希望的象征。
(4)预设4:第四次、第五次幻象——奶奶
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几次相比,有什么不同?特别与第一次有明显不同。
出示: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从不敢到敢,从一根到一把,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比起温暖、食物、快乐,她更渴望的是见到奶奶,更渴望亲人的关爱。)
5.教师小结:当美好的幻象随着火柴的熄灭而消失的时候,小女孩的面前还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幻象的美好与残酷的现实不断对比,让这故事更加凄美动人。
三.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理解“幸福”
出示最后一句,有个词出现了两次,(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
2.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幸福的孩子吗?
3.对比结尾,了解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读了这个结尾,你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沉重——欣慰)
出示《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的结尾,读一读,发现什么?
4.小结:安徒生童话的每一个结尾都让人感到安慰。明明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不感到沮丧,明明是一个凄美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不感到绝望。有一个研究安徒生童话的专家说:
出示:安徒生杰出的地方在于:他不能改变现实,却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一个人渴望得到的美好世界。
齐读。希望大家能好好地读一读《安徒生童话》,我们再来进一步交流。
      二次备课
7.板书设计
8.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现实
                火炉          寒冷
                烤鹅          饥饿
              圣诞树          不快乐
                奶奶          没人疼
                  幸福------- 可怜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阅读童话,完成表格。
中外童话故事次数
小女孩所见
小女孩所盼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二、阅读《安徒生童话集》
9.特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和实际撰写)
(无)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这一教学中,我能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1、把握了一条情感脉络。
从课文导入开始,我就以读寄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学会细细去品味文章,在这过程中,我着重抓住“可怜”引起学生的同情之心,以营造一种悲剧气氛,感染学生,然后通过指读、自读、悟中读、指导读、重点读,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情感不断升华,达到人文合一。
2、培养了学生的四种能力:
1)自主探究能力。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可怜”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并能划出相关的句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各抒己见,加深了理解和感受。这一做法也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相符合。
2)想象和表达能力。理解课文后,我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过大年夜时的幸福情景,再让学生说说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让两者进行强烈鲜明的对比。我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面对饱受饥寒的小女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学生们尽情的表达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都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适度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的侃侃而谈中,他们深入理解了课文,课文的中心也从而得到了升华。另一方面,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3)朗读能力。教学中我能运用让学生谈感悟、抓重点词、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