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教学的反思
要:高三的生物教学,因为理科学生课业多,学生总在喊时间不够用,尤其生物的学科特点,知识点零碎,不容易形成知识网络,因此,许多高三同学下了很多功夫,成绩却提高不明显。
关键词: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复习课 学习方法 渗透
高三的生物教学,因为理科学生课业多,学生总在喊时间不够用,生物的学科特点是知识点零碎,不容易形成知识网络,因此,许多高三同学下了很多功夫,成绩却提高不明显。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要求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让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习。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还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一、教学生能利用好零碎的时间
我通过细细观察,在他们的“紧张复习”过程中,有很多的点滴时间可以利用起来,但现实中却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消消浪费掉了,如上课前的五分钟,好多同学还在一如既往地闲聊,在快
下课的前五分钟,特别是自习课,下课前的五分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分散精力,期盼着下课,这一堂课下来,能够利用起来的而让学生浪费掉的时间就差不多有十分钟,一天下来,一月下来,浪费的时间就多得很可怕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强制措施”,“强制”学生利用好这些点滴时间,为高三的复习争取更多的时间。
1、利用课前三到五分钟,熟读基础知识点;每堂生物课课前预备铃响之后,我就给学生准确了基础知识的复习资料,以及教学单元章节后的“本章小结”,由课代表负责,领学生们熟读,强化记忆。这样做,一方面,强化复习了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一年下来,效果还不错。
2、利用课堂最后的五分钟进行动笔训练;如细胞分裂图、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影响酶活性曲线、反射弧结构、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种增长曲线、种特征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关系图解、碳循环及能量流动图解等等,这些都是要求学生要会分析的内容,学生自己练习的效果并不佳,这样通过统一的强化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老师可以及时的获得反馈信息,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这五分钟。
二、指导学生紧扣教材,形成知识结构
1、许多同学进入高三总复习后,总是把许多时间用在了做题上,而忽略了看书,这种复习思路是不对的。高考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在解答综合能力试题时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在作题时不要好高骛远,简单题,基础题要保证得分率,这当然需要基础知识相当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一轮复习的看书情况。
2、把握主干知识,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对于生物学科,记忆和理解同样重要,也就是说,既要理解也要记忆,因为,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抓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学懂学透,记忆起来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区分。另外,在理解和记忆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寻根问底,从而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生物总复习时,对于每个概念不但学生记住,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记忆。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三、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多角度提高教学水平
1、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有的学生手里有大量的参考书,好的教学辅导书一本足够。高三的时间很紧,要做的题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题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做题之前一定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题型或内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现在理综考试,强调考的是知识,用的却是能力,要把知识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个题。考完试后讲评很重要,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做的题的对错在什么地方,把知识点深挖、吃透。不能简单的归于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问题还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不够。
2、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专题课件,不仅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复习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同时,也要让学生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生物学教师,首先要搞好本学科的教学,“种好责任田”。在此基础上也应介绍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高三的学生压力大,高三的生物老师有这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同时其他科任教师也要
积极主动的配合所任教班级班主任的工作。
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教学,经过教学,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优,剔自己之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作者单位:洛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