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关键词:    六让    六看
摘  要:学生学习生物不够重视,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参与课堂讨论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均衡;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新一轮课改浪潮的影响下,我校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改革,我校的教学理念是先学后教,问题导学,训练跟进。还制定了“ 六让”原则,能让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提问,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能让学生表达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表达,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从而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质疑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不少问题。总结如下:
一.学生对学习生物不够重视
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可能存在这么两方面原因:1 .初中好多学校就没有开设生物课,学生缺乏生物学知识,到了高中一下子很难接受 2.是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到位,没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时激发出来。
我认为:1、在导学卡的编制中涉及到初中的知识时,就应在知识链接那块把这部分知识补上,以帮助学生快速实现知识的衔接.
2、每一模块的学习前,要从教材的特点、学习方法及在高考中的地位等角度进行主要讲解,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上课要把最精彩的一面呈现给学生,激起其内在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其潜在的学习能力,这时就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对于课堂的各个环节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努力提高每位教师的授课水平,让学生喜欢你,信服你,进而对这个学科也充满了兴趣,最终达到轻松学会知识的目的。
二.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生物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点特别多。学生认为记忆量太大,所以有的人老想把他归在文科里。实际上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认为 1:引导学生建立概念体系。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体系主要指由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等构成的系统。各章节或单元课题中,都含有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概念体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概念体系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他们获得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细胞渗透吸水的概念教学中,以洋葱表皮代替其他半透膜材料,改进课本中的渗透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渗透现象;再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遇到的渗透现象,通过对各种渗透现象的思维加工过程,明确水分子进出细胞的移动方向决定于细胞液与周围溶液的浓度差,从而掌握细胞渗透吸水概念的关键特征。上述实例是通过概念形成的途径来完成概念学习的。建立这样的体系,学生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如果教师再引导他们将获得的概念运用于实践,其学习积极性大增。更重要的是新概念在反复运用的过程中,其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化,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概念,充实和完善他们的原有认知结构,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引证具体实例来说明概念内涵和外延,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生物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均衡
原因:1. 不能独立完成导学卡中老师设置的问题;2.缺乏学习资料,尤其是课外读物;3.对该问题没有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4.不会、不愿、不想讨论;5.学生怕讨论浪费时间;6.没有转变观念,对讨论这种形式有抵触情绪。
我认为 :
1.精心设计导学卡,提出的问题要结合实际又不脱离书本;
2.引导生学会看书,学会把课文中看到的主要内容改编成题,慢慢做到“眼中有题”;
3.遵循“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完成导学卡时发现问题, 以讨论的形式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4.对每一个学生学习程度高低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鼓励学生交流、探讨,引导学生查资料或通过其他形式解决问题;
5. 尽量照顾每一位学生,提供同等发言机会;
6.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增强趣味性,采用擂台赛、小组赛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
自己;
7.课前把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事先写在黑板上,能解决的让学生解决,不对的、不知道的、学生讨论有难度的,老师要提醒、引导、补充、讲解直至解决问题;
8.规定课堂评价标准,鼓励人人参与,制定奖励政策,及时表扬先进、鼓励积极、帮助后进;
9.狠抓课前预习这一重要环节,检查《导学卡》完成情况,记入课堂评价考核。
四.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1.不能把“自主”变成了“自流”。  “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或“他主学习”而言的,前提是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理解,要明确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学习总得要有个好的习惯、好方法,好规则。它们的形成和掌握需要教师引导,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中,应当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和发展个性的含义,切勿把自主等同于自流,个性等同于任性。
2.不要把“对话”变成了“问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强调“对话”,而不是“满堂问”。“什么”、“怎么”之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实课堂。这样的一问一答,往往影响了整体性的教学内容,把对话化为回答,表面是师生的对话,是互动,而实质上仍然是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使之“听从”。这类课,生物课堂上比较多见。
3.忽视基础教学。实施新课程以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确实发生了不少的变化,这是喜人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承认,“双基”目标的落实不如以前扎实。比如有的生物课,教师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表面上很热闹,课堂气氛好,一节课下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一些概念还是弄不清楚.
4.要杜绝合作性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对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的设计,存在一些误区。主要包括:一是合作学习缺乏规则;二是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甚至毫无讨论与探索的价值;三是缺乏合作时间的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四是忽视对学困生的关心。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困生坐在原位置上,不参与讨论,有的参与小组合作了,却一言不发,教师也视而不见,教师往往对学困生缺乏理解、信任和尊重;五是教师只
是等待观望,学生一合作,教师就站在一旁,而没有走下讲台来,热情地、平等地关注学生的讨论,没有积极去看,去听,没有设身处地去感觉学生的所想所思。这些误区的存在,都影响了合作学习
综合以上情形我认为除了让学生做的六让之外, 我们老师也应该做的“六看”。即:一看在学习兴趣上,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主动参与。二看学生质疑能力和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这是一对孪生姊妹,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表现。如果学生能带着问题来学习、来思考,那么学生不但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也会把所学知识牢记心间。反之,一个思维不活跃、听讲不认真的学生,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只能是被动的。三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合作学习,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学会求知。四看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学生的读书姿势、书写姿势是否正确;合作学习是否有序、有效;听讲习惯、评价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表现。五看学生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是否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六看学生学习掌握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