俨然正义凛然的警察和貌似罪大恶极的逃犯——欧·亨利《二十年后》人物形象剖析
作者:聂红
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9期
    摘 要:欧·亨利在《二十年后》中将主人公杰米和鲍勃的命运深深扎根于美国西部大开发特定的历史洪流中,通过对俨然正义凛然的警察杰米和貌似罪大恶极的通缉犯鲍勃的塑造,利用反语和讽刺的手法贬斥了警察的怯懦、虚伪和狡诈,讴歌了劳苦大众的勇敢、忠诚和率真。
    关键词:欧·亨利 《二十年后》 人物形象 剖析
    欧·亨利被誉为现当代美国短篇小说奠基人, 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家喻户晓的小说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文奇而理正,表达了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在欣赏欧·亨利作品时,读者无不震撼于其作品奇峰突起的新异,天外飞来的突兀,柳暗花明的回转,起死回生的意外。他的作品艺术构思精湛巧妙、情节跌宕起伏,令人惊异叫绝。欧·亨利的作品之所以会有如此迷人的魅力,在于作者将故事主人公深深扎根于特定社会背景来凸显人性的矛盾和扭曲。其短篇小说代表作《二十年后》便是这样一篇令人掩卷沉思、回味悠长的作品。读者既感动于两位主人公年轻时真挚的友情:立誓二十年之后不管身处何方,境况如何都要回到当初离别之地一聚,再续友情;又感慨岁月变迁和命运弄
人的残酷:二十年后再见,一位俨然是威风凛凛的警察,一位却沦为貌似罪大恶极的警方通缉的要犯,两位昔日亲密无间的好友无法再续昔日的情缘,令人生出无尽的惋惜和嗟叹!
    一、杰米——俨然正义凛然的警察
    作者欧·亨利在小说开篇以温情叙事的手法展开故事情节,似乎在竭力讴歌警察体,给读者塑造一个威风凛凛、人高马大、气派非凡、正义凛然的警察形象。然而,细细品读作品,字里行间却充满了耐人寻味的反语与讽刺,不难让读者窥见作者的真实意图:对以杰米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警察的虚伪与狡诈的深刻鞭挞,对于通缉犯鲍勃所代表的小人物人性中真善美的同情和讴歌。其实,纵观欧·亨利作品,其笔下的警察从来都是以昏庸、虚伪、是非不分的反面形象而出现。事实上,在短篇小说《二十年后》中作者依然隐含着对当时美国警察体的揭露、贬斥和强烈的批判态度,在作品中警察体并非正义的代表,其邪恶本质依旧不改:怯懦、胆小怕事,擅于撒谎与背叛。
    虽然同样生长在纽约,警察杰米的怯懦却是在二十年前的青年时代就凸显了出来,他年长鲍勃两岁,不愿意或者不敢去冒险而选择了留在纽约,过着墨守成规、舒舒服服的日子。在践行二十年前的约定时,杰米漫不经心,完全没有一个急于赴二十年朋友之约的人的那种急切、兴奋和渴望。他把警棍舞出种种花样,威严地沿着大街一路走来,不时警惕地注视着安静的大街,生怕有一丝的风吹草动,俨然一个秉公执法、正义凛然的和平卫士。欧·亨利在对杰米的刻画中显然运用了反语和讽刺的手
法,而他真正想要表达的却恰恰相反:杰米是凌驾于百姓之上,彰显淫威的统治阶级权力和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在对好友鲍勃的逮捕中,杰米的怯懦、狡诈、冷漠和虚伪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借着划燃的火柴的亮光,杰米看到了站在五金店门口的人靠近右眉梢那一块雪白的疤痕,他确信这就是警方通缉的要犯,通过之后的交谈他更进一步确定眼前的这个人就是自己二十年来未曾谋面而前来赴约的好友鲍勃。但杰米不露一丝声:没有与二十年前老友重逢的喜悦和激动,也没有与通缉犯不期而遇的应有的果敢与勇猛,有的只是狡诈和冷漠。他充分利用鲍勃对老友的忠诚和对二十年之约的执着与坚守,厚颜无耻地套出:鲍勃不会很快离开,他会在凄风苦雨中多等半个小时,从而为他自以为周密的抓捕计划的实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杰米阴险地来另一名警察并告诉他:他与鲍勃曾经的友情和二十年之约的誓言,并让他扮演自己去赴与鲍勃的约会,以便在鲍勃毫无戒心和防备的情况下成功将其抓捕。
    大约二十分钟后,乔装成杰米的便衣警察前来与鲍勃相认,从他与鲍勃的交谈可以看出他对杰米和鲍勃的过往了如指掌。他很快就赢得了鲍勃的信任:他就是鲍勃朝思暮想的好友杰米·威尔斯。杰米就这样冷酷残忍、无情无耻地背叛了他和鲍勃二十年的友情和誓言,把他曾经的好友出卖了,而同时被出卖的还有他俩年轻时的友情以及鲍勃二十年来的信任和思念。最后便衣传递的那张纸条更是一览无余地将其虚伪的人性暴露了出来。
    他一方面利用鲍勃对友情的执着和忠诚将其逮捕,成为自己邀功请赏、出人头地的资本,而同时还竭尽全力试图向鲍勃解释自己对友情的“忠诚”、对昔日好友的“仁慈”“不忍”和“无奈”:说自己及时到达约定的地点,发现鲍勃是警方通缉的逃犯,自己不能亲自下手,因此一个便衣来做这件事,简直是冷酷虚伪到极致!
    二、鲍勃——貌似罪大恶极的逃犯
    在短篇小说《二十年后》中,欧·亨利把主人公的命运植根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主义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的美国这样的历史背景:金钱至上、人性扭曲,劳苦大众在盘剥中苦苦挣扎,无以栖身。美国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而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挣家业的鲍勃,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与那些极其精明的人竞争,在刀光剑影中苦苦地挣扎、忙碌,惶惶不可终日,从而成为警方通缉的“罪大恶极”的逃犯。
    仔细研读作品《二十年后》,我们可以看出欧·亨利对鲍勃所代表的劳苦大众的真、善、美持一种褒扬的态度,对所谓罪大恶极的通缉犯鲍勃明贬实褒,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肯定和褒奖。
    十八岁时,鲍勃毅然选择阔别亲人朋友,到陌生的西部去谋生和闯荡,显示其勇敢、独立的个性。在践行与好友的二十年之约时,鲍勃作为警方通缉的罪犯却毅然决然选择履行承诺,前去赴约。他冒着被警方抓捕的危险,千里跋涉、历经险阻早早地来到约会地点,在寒风中耐心地守候和期盼。二十
年后,鲍勃对杰米的印象和记忆依然清晰明了,对他的赞誉不绝于口:杰米埋头苦干、是个好人。在鲍勃心里,杰米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他的老搭档,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俩就像一对兄弟。他坚信如果杰米还活着就一定会来和他会面,他绝不会忘记他俩的约定。从鲍勃的口中读者获取了他的好友杰米·威尔斯的大致信息,同时隐约感受到鲍勃内心的兴奋和渴望,其对友情的珍视,对朋友的忠诚及其滚烫炽热的情感弥漫在字里行间。
    在鲍勃与警察的对话中,我们依稀可以辨出鲍勃的率真和坦诚。当警察向他走去,他迫不及待地解释自己在此等候一位二十年前的好友,在赴一个二十年的约定,生怕引起警察的误会和怀疑。他明知道与他交谈的是警察却依然对他深信不疑,内心没有丝毫的戒备和防范,一股脑儿地把二十年之约全盘托出,并坦率直言如果杰米不准时赴约,他至少会多等半个小时。
    当便衣警察假冒杰米前来相认时,鲍勃毫无芥蒂、信以为真,无法按捺与好友重逢的兴奋、激动和喜悦,二十年的日思夜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情感洪流喷涌而出。他呼喊着杰米·威尔斯的名字,信任地挽着他的臂膀,沿街边走边聊,急切地想要了解别后的二十年杰米在纽约的生活状况,言语中透出其对好友的关切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他兴高采烈、毫不隐瞒地分享自己浪迹西部、拼命打拼的游子生涯,难掩其由成功生出的自高自大。借着拐角处杂货店里的灯光,鲍勃辨认出对方不是好友杰米·威尔斯,他突然停住脚步,放开他的臂膀,急促而率真地揭穿了真相:你不是杰米·威尔斯。二十年的时光洪流冲淡了鲍勃与好友的联系,却冲刷不了他记忆中镌刻的好友的相貌和他对友情的忠诚,在西部为
了生存而拼杀不得不变得精明并没有完全泯灭他人性中美好的品质:
    仗义、耿直、忠诚。尽管在作品中鲍勃以一个通缉犯的形象出现,而作者欧·亨利却悄然赋予他一种美好向善的人性品格。鲍勃急切、热烈的情感是那么率真和坦诚! 他浑身活力四射、生机勃勃,透射出西部开发滚滚洪流中奔放、自由的气息,散发出当时美国历史背景下难能可贵的真善美的人性魅力。
    三、结语
二十年后    在短篇小说《二十年后》中,作者欧·亨利运用反语和讽刺的手法,明褒实贬,把表面上俨然正义凛然的警察杰米·威尔斯的形象通过其自身言行举止与好友鲍勃的一再称道之间的矛盾、对比和冲突进行了成功地塑造,达到了对杰米为代表的警察体的怯懦、虚伪狡诈、是非不分的批判和指控的目的。而对于貌似反面人物的警方通缉犯鲍勃却采用了明贬实褒的手法,通过警察杰米·威尔斯的怯懦、虚伪、阴险狡诈,两相映衬,在读者心中悄然构建出一个貌似罪大恶极的通缉犯鲍勃这样一个矛盾的对立体熠熠闪光的人性之美:珍视友谊、勇敢率真、忠诚仗义,从而达到对其为代表的劳苦大众的人性真善美的肯定、褒扬和赞赏,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