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河道污染源及污水治理的浅析
作者:聂德彬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8
        摘要: 城市河道是一个城市的品味,是城市的竞争力体现。河流之于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好比钱塘江之于杭州,长江之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都得到大力发展,人民丰衣足食,然而作为城市血脉的河流,其日欲严重的污染也摆到了我们面前。近年,国家提出要和谐发展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样重要,河道治理势在必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是量的提高,更是质的上升。本文简要分析了城市河道污染源的种类及治理措施,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污染源、治理
        中图分类号: TV85文献标识码: A
        城市河道,有着排洪防涝,景观走廊,水运交通等功能,与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河道因人而建,因人而受到污染,同样治理河道污染,我们也应义不容辞。
        一、城市河道污染源分析
        (一)污水直排入河道
        河道两侧居民生活污水、企业生产污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至河道。这种情况有两个可能:一是该地块尚未有污水管道,污水无法送至污水厂,只能就近排至河道。城市河道往往贯通城市,在城市外围乡镇、农村污水收集率较低,往往较多。二是未经允许的偷排。此外,在部分老城区,采用的是雨污合流制排水,污水通过雨水管与雨水一同排除,进入河道。在雨季时,雨水量高于污水量,污水经大量雨水稀释,排入河道后与更大水量混合,对河道的污染较小;在晴天,管道内只有污水,河道内水位较低,水流循环慢,自净能力低,此时污水直接排至河道,对河道水质污染就严重的多。
        (二)污水渗入河道
        一种情况是已污染地下水渗入河道。频繁、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无法及时回流及开采过程中没有完善保护措施,早期工业企业污水收集、处理不完全,使污水随地表下渗,都可能造成该地区地下水被污染。众所周知,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即是长期隐患,我国目前虽然
有治理地下水污染的例子,但是效果不佳,代价也很高。雨季河道水位较高,地下水位低,在水头差的作用下,污染地下水进入河道的量较少,对河道水质影响可以忽略。在晴天,河道水位较低,这种水头差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则已污染的地下水通过河坎挡墙大量进入河道,使河道水质污染、变黑发臭。
        另一种情况是污水构筑物破损使污水外泄,间接渗入河道。城市里部分污水管道修建较早,多年使用后难免破损,闭水性减弱,使部分污水直接通过周边土壤渗入河道。我国早期污水管渠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管(承插接口),浆砌块石暗渠,检查井多为砖砌,抗渗性较差,施工水准也参差不齐,在使用几年后渗漏现象较为普遍。
        目前,在宁波市正在大力普及防水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高密度橡胶管材(热熔连接),使污水系统的渗漏大为改善。
        (三)河道淤积严重而水源不足
        河道淤泥长期不清理,不断积累,使得河道实际过水面积减少,不仅影响河道蓄水、排洪能力,淤积层里大量的腐殖物、污染物、黑水不断与河水交换,河道水质难以自净。根据
以往河道清淤情况,有的河道淤泥在一米以上,甚至达到2米,不仅影响到河流水流条件,也使得河道口水流不通畅,河坎部分出水口无法顺利排出,河道淤积愈演愈烈,恶性循环。
        此外,部分城市河道没有固定、稳定的水源补充水,河水补充主要靠降雨。河道水位变化明显,雨季排洪,旱季则水流缓慢,河水置换周期往往在10~20天以上,即使没有污水排入,河水水质也将变质。
        (四)初期雨水、泄洪水的污染
        雨水降落到地面、屋面、绿化带,通过地表径流汇集到雨水管、渠道、边沟中,最终排至河道。雨水较之污水清洁的多,作为河道水源的重要补充,有利于河道水流循环、更新。但是,初期雨水在地表径流时往往将地表的一些油渍、污物等携带到水流中,进入河道。特别是某些场所,例如机修、餐饮、菜场、工厂等,地表往往污染物较多,使得初期雨水并不如想象中清洁。
        依山建设的城市,往往修建有截洪沟,截流雨季山洪水。山洪水携带有大量的泥沙、垃圾,进入河道后,过水面积变大,水流变缓,泥沙、垃圾下沉、淤积,也是造成河道污染的一个原因。
        二、污染治理措施
        结合以往实际工程中的处理经验,针对不同的污染源,采用不同处理方法。
        (一)从终端解决河道污染源
        对于河道两侧直接排入的污水口,设置截流管截流污水。截流干管可沿河道平行布置,在污水排出管处设置检查井,将污水纳入截流管。对于纯污水管,检查井即为截流井,污水全部截流;对于雨污合流制的管道,检查井为溢流井,晴天污水全部进入截流管,雨季按截流倍数(n=1~3)截流合流污水。溢流井设置溢流管,未截流部分合流污水从溢流管流至河道;对于纯雨水管,截流初期雨水进入截流管。对于合流制暗渠排至河道的,若暗渠较小,日污水量不多,可以在暗渠终端设置溢流堰及截流管,将晴天污水直接截留至市政污水管内;若暗渠较大,污水量较多,可以在暗渠终端修建调节水池,蓄积污水,并设置污水泵将污水直接抽送至市政污水管或直接输送至污水厂。雨季污水泵关闭,合流污水则可直接流入河道。对于截洪沟最终排至河道的,通过设置构筑物措施(例如溢流堰)截流大部分泥沙后再进入河道。截流干管最终输送至污水处理厂,从终端解决进入河道的污水源,保证河道清洁。
        (二)分隔已污染地下水与河道
        上面说过,地下水被污染即成为长期污染,短期内有效治理难以实现。为治理污染地下水渗入河道污染河道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将已污染的地下水与河道隔离开。根据在工程中的实际经验,在河道两侧河坎内部设置一道闭气土方(或采用隔水板),污染地下水无法透过闭气土方,起到隔绝作用。闭气土方为水利工程专业术语,多用在大坝结构上,用于保护大坝结构不受渗漏水侵蚀,这里借用其功能隔绝渗漏,效果不错。闭气土方的设置应根据地质报告在渗透层内均设置,否则闭气不彻底,效果不佳。此外,闭气土方可以与河道两侧截流管配合实施,减少工程量,节约造价。二是保持河道较高的水位(设置闸门)。污染地下水渗入河道要借助水头差,若河道水位高于或与地下水位持平,在驳坎两侧水头压力平衡的情况下,只存在互相渗透的情况,即使渗漏,其量也不多,在不断循环更新的河道水流中,可以忽略。闭气土方与河道高水位相互配合,可以使污染地下水对河道的影响降至最低。
        (三)清淤与配水工程
        河道定期清淤,既能清除污泥,达到清理河道功效,也能使河道变深、变宽、提高其蓄
水能力,以增强其水体自净能力。根据淤泥的性状及淤积厚度,清淤可以采用水冲泵吸法,也可以直接用挖机配合运输车实施。
        实施配水工程,使河道水流不断循环,在一定周期内更换一次,有效配合河道治理效果。配水工程有两个方面,一是水源问题,二是河水置换周期。我国水资源紧缺,建议采用污水厂处理后中水或其它天然水体作为配水水源。河水置换周期可以通过在河道终端设置闸门通过控制水位来实现。根据实际工程经验与河道规模,建议丰雨期:河水1~2天置换一次,枯雨期:河水3~5天置换一次。配水工程宜具有24小时不间断输水能力,宜采用液位自动控制,以保证河道水位相对稳定,且在雨季予以关闭。
        (四)现有污水系统的检修、更换
        早期受经济条件制约,我国污水管道系统多采用普通混凝土管,浆砌片石(块石),砖砌结构等,抗渗性较差,虽然有定期维护,但是由材料本身决定的性质则无法改变,尤其在长时间使用后,渗漏现象明显。而这种情况的污水管较多,近期全部更换新建不可行。因此,建议对这类污水管进行检测排查,对渗漏进行修补,破损较严重的直接更换,防止污水继续下渗。目前,管道检测与修补的新技术不断涌现,较为先进且有效的就如CCTV检测系河水污染
统,通过遥控机器人进入管道查渗漏点,并可以携带修补材料进入管道进行修补。
        总结:
        总而言之,河道治理首先要明确是那种污染源,针对不同的污染源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同时,河道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仅仅是依靠工程措施就能做好的,更需要相应的管理措施及观念上的宣传,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那么城市河道必将是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陈邱云,王谊.城市中小河道污染治理措施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 3
        [2]于冠兰.城市河道污染治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第30期.
        [3]万玉媚,李萌.河道污染及治理技术[J].《天津科技》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