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
一、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中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是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并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中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是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并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
1、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
初中阶段:
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处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机使用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等。
高中阶段:
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以及利用现代化的工具与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小学阶段:
1、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
初中阶段:
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处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机使用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等。
高中阶段:
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以及利用现代化的工具与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比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等。
三、课时安排
1、小学:一般为30课时,至多不超过60课时。
2、初中:一般为60课时。
3、高中:一般不少于60课时。
各地根据师资条件、硬件设备以及教学总课时等情况,可适当调整课时。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材编选原则
1、教学内容的确定
(1)教学内容的确定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
★教育内容是由教育目的决定的。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计算机教育必须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安排到课程中去。因此,应将一些社会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作为计算机课程的主
3、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等。
三、课时安排
1、小学:一般为30课时,至多不超过60课时。
2、初中:一般为60课时。
3、高中:一般不少于60课时。
各地根据师资条件、硬件设备以及教学总课时等情况,可适当调整课时。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材编选原则
1、教学内容的确定
(1)教学内容的确定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
★教育内容是由教育目的决定的。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计算机教育必须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安排到课程中去。因此,应将一些社会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作为计算机课程的主
要内容,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库等应用软件。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机器设备、师资水平、课时安排、学生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因此,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内容设置需要有一定的层次和弹性。
(2)教学内容要符合中小学教育规律
★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包括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要循序渐进,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之间的衔接。根据多年的教学试验,一般认为:在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开设计算机课比较合适。
小学计算机课的教学应以计算机常识、操作技能和益智性教学软件为重点。计算机学科本身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不宜过多,一般为30个课时,最多也不宜超过60个课时。如果有条件增加课时,建议把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计算机应用上。建议在四、五年级开设小学计算机课。
初中计算机课的教学应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性训练、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或图形信息处理为主。一般为60个课时,建议在初一或初二年级开设。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不宜教程序设计语言。如果开展LOGO语言教学,应把LOGO语言的绘图、音乐等功能作为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手段来进行教学。高中计算机课程要以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数据库、电子表格、工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机器设备、师资水平、课时安排、学生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因此,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内容设置需要有一定的层次和弹性。
(2)教学内容要符合中小学教育规律
★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包括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要循序渐进,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之间的衔接。根据多年的教学试验,一般认为:在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开设计算机课比较合适。
小学计算机课的教学应以计算机常识、操作技能和益智性教学软件为重点。计算机学科本身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不宜过多,一般为30个课时,最多也不宜超过60个课时。如果有条件增加课时,建议把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计算机应用上。建议在四、五年级开设小学计算机课。
初中计算机课的教学应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性训练、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或图形信息处理为主。一般为60个课时,建议在初一或初二年级开设。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不宜教程序设计语言。如果开展LOGO语言教学,应把LOGO语言的绘图、音乐等功能作为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手段来进行教学。高中计算机课程要以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数据库、电子表格、工
具等软件的操作使用为主。程序设计可作为部分学校及部分学生的选学内容。一般不少于60个课时,建议在高一或高二年级开设。考虑到各地、各校及每个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计算机的起点不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还难以彻底分开,因此,允许有交叉重复。
★希望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为此,应尽量创造条件解决计算机教学中严重存在的"学而不用"问题,如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写作业、写作文、做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学习等;如果学校有计算机与社会联网,可通过网络查询浏览有关信息、讨论有关"话题"、开拓视野等。对于有特殊要求和特殊兴趣的学生,可组成计算机兴趣小组,选学一些其它计算机应用项目,如计算机音乐创作、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统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简单的自动控制、计算机桌面印刷等。
(3)教学内容的确定受计算机学科本身的结构和发展的制约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应用性和工具性学科,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而且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并能很快将新的技术应用于社会,所以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考虑计算机学科的一些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操作系统与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等,也要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时地舍弃一些陈旧的和过时的内容,增加一些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网络通信和多媒体
★希望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为此,应尽量创造条件解决计算机教学中严重存在的"学而不用"问题,如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写作业、写作文、做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学习等;如果学校有计算机与社会联网,可通过网络查询浏览有关信息、讨论有关"话题"、开拓视野等。对于有特殊要求和特殊兴趣的学生,可组成计算机兴趣小组,选学一些其它计算机应用项目,如计算机音乐创作、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统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简单的自动控制、计算机桌面印刷等。
(3)教学内容的确定受计算机学科本身的结构和发展的制约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应用性和工具性学科,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而且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并能很快将新的技术应用于社会,所以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考虑计算机学科的一些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操作系统与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等,也要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时地舍弃一些陈旧的和过时的内容,增加一些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网络通信和多媒体
技术等。考虑到以上制约因素,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分为小学(参见附录一)和中学(参见附录二和附录三)两大部分。其中小学部分包括五个模块,中学部分分为"基本模块"、"基本选学模块"和"选学模块"三大模块,共包含十大模块。在中学部分,"基本模块"是最核心、最基本的模块,适合于所有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或学生;"基本选学模块"是在学习了"基本模块"之后可任选的模块;"选学模块"适合于部分学校或学生。各地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教学内容和选遍教材。
2、教材编写原则
(1)教材的编写依据是"指导纲要"。教材应是按照"指导纲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法加工的产物,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一般特点进行加工编排的。但是这种加工和编写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情景,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具体的再加工。
(2)按照"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的方针,根据本"指导纲要",全国组织编写若干套(种)适合于不同条件学校的系列教材、教学参考书、练习和上机手册、教学录像带、辅助教学软件等。有条件的地区也可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按照"指导纲要",确定本地区的教学内容,编写适合本地区情况的教材或其它教学资料,但不宜过多、过
2、教材编写原则
(1)教材的编写依据是"指导纲要"。教材应是按照"指导纲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法加工的产物,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一般特点进行加工编排的。但是这种加工和编写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情景,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具体的再加工。
(2)按照"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的方针,根据本"指导纲要",全国组织编写若干套(种)适合于不同条件学校的系列教材、教学参考书、练习和上机手册、教学录像带、辅助教学软件等。有条件的地区也可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按照"指导纲要",确定本地区的教学内容,编写适合本地区情况的教材或其它教学资料,但不宜过多、过
滥。计算机教材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遵守国家教委有关中小学教材管理的规定。
(3)计算机的知识、操作和书面练习等要有机结合。对于计算机数量较多的学校,学生上机操作时间一般不低于总课时的二分之一。
(4)教材编写要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注意小学、初中、高中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同时也要注意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尽量选择相关学科的内容作为例题。
(5)教材的编写要注意科学性,体现教学特点,避免出现过多的计算机术语和"说明书化",教材的版面和语言文字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电脑教学(6)教材编写中各章节的次序不一定按照本"指导纲要"的模块次序。
(二)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见附录一、二、三)
(三)关于教学要求的说明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分为认知、操作、情感三个领域。
1、认知领域: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级学习水平层次。
了 解: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
理 解:对已学过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达、判断和直接运
(3)计算机的知识、操作和书面练习等要有机结合。对于计算机数量较多的学校,学生上机操作时间一般不低于总课时的二分之一。
(4)教材编写要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注意小学、初中、高中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同时也要注意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尽量选择相关学科的内容作为例题。
(5)教材的编写要注意科学性,体现教学特点,避免出现过多的计算机术语和"说明书化",教材的版面和语言文字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电脑教学(6)教材编写中各章节的次序不一定按照本"指导纲要"的模块次序。
(二)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见附录一、二、三)
(三)关于教学要求的说明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分为认知、操作、情感三个领域。
1、认知领域: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级学习水平层次。
了 解: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
理 解:对已学过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达、判断和直接运
用。
掌 握:能用所学过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
2、操作领域:采用初步学会、学会、比较熟练三级学习水平层次。
初步学会:能进行速度较缓慢的上机操作(允许有若干差错)。
学 会: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
比较熟练: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
3、情感领域:采用愿意接受、感兴趣两级学习水平层次。
愿意接受:愿意感知、注意学习内容。
感 兴 趣: 自愿地进行学习,并从接受知识和操作实践中得到满足。
五、教学评价
本学科主要从认知、操作两个领域进行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情感领域的教学要求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认知领域以书面考试为主,操作领域以上机操作考试为主。学生成绩核定由书面考试和上机考试两类成绩结合进行综合评定,成绩评价采用等级制。 考试的目的在于教学的诊断、反馈、评定和激励。各地可逐步实行计算机学科的合格考试或水平考试,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将初中的计算机课程纳入中考科目,高中的计算机课程纳入会考科目。考
掌 握:能用所学过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
2、操作领域:采用初步学会、学会、比较熟练三级学习水平层次。
初步学会:能进行速度较缓慢的上机操作(允许有若干差错)。
学 会: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
比较熟练: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
3、情感领域:采用愿意接受、感兴趣两级学习水平层次。
愿意接受:愿意感知、注意学习内容。
感 兴 趣: 自愿地进行学习,并从接受知识和操作实践中得到满足。
五、教学评价
本学科主要从认知、操作两个领域进行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情感领域的教学要求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认知领域以书面考试为主,操作领域以上机操作考试为主。学生成绩核定由书面考试和上机考试两类成绩结合进行综合评定,成绩评价采用等级制。 考试的目的在于教学的诊断、反馈、评定和激励。各地可逐步实行计算机学科的合格考试或水平考试,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将初中的计算机课程纳入中考科目,高中的计算机课程纳入会考科目。考
试命题的依据是本"指导纲要"所提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六、软硬件环境要求
1、根据"指导纲要"的不同层次和模块的教学要求,硬件配备要贯彻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和分层次的原则,做到适用、好用、够用,不能"一刀切"。
有条件的地区(指经济和师资条件)应尽量开设WINDOWS系列的教学内容,可配置高档一些的计算机。建议近期新配备的通用计算机单机配置要满足以下要求:兼容性好,可运行通用软件;至少采用32位的微处理器;内存至少8MB,并可扩充;显示方式至少应采用VGA方式;每台微机至少要配备1个高密软盘驱动器;每台微机除包含显示接口、软/硬盘驱动器接口、串并口等以外,至少应有两个通用扩展槽。 需要指出的是,对小学阶段的一些教学内容,或者中学阶段的基本模块甚至基本选学模块或选学模块的一些教学内容,一些低档计算机如低档PC、学生电脑、学习机等都可以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在经济较为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应充分发挥其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不应盲目追求高档计算机。 对于计算机数量很少或无计算机的学校,主要以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为教学内容,可通过录像、讲座、参观、演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和意识。
2、为中小学计算机机房配置的机器数量,按每次学生上机情况可分为三个档次:一人一台
1、根据"指导纲要"的不同层次和模块的教学要求,硬件配备要贯彻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和分层次的原则,做到适用、好用、够用,不能"一刀切"。
有条件的地区(指经济和师资条件)应尽量开设WINDOWS系列的教学内容,可配置高档一些的计算机。建议近期新配备的通用计算机单机配置要满足以下要求:兼容性好,可运行通用软件;至少采用32位的微处理器;内存至少8MB,并可扩充;显示方式至少应采用VGA方式;每台微机至少要配备1个高密软盘驱动器;每台微机除包含显示接口、软/硬盘驱动器接口、串并口等以外,至少应有两个通用扩展槽。 需要指出的是,对小学阶段的一些教学内容,或者中学阶段的基本模块甚至基本选学模块或选学模块的一些教学内容,一些低档计算机如低档PC、学生电脑、学习机等都可以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在经济较为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应充分发挥其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不应盲目追求高档计算机。 对于计算机数量很少或无计算机的学校,主要以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为教学内容,可通过录像、讲座、参观、演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和意识。
2、为中小学计算机机房配置的机器数量,按每次学生上机情况可分为三个档次:一人一台
计算机;两人一台计算机;四人一台计算机。
3、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有既能适合计算机学科教学,又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联网计算机教室。
4、应配备"指导纲要"所要求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辅助教学软件。
5、开设计算机课程必须具备相应的师资条件,按照"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教学。各地区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注意新教师的培养和老教师的知识更新。
附录一 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模块一、计算机基础常识和简单操作(参考课时:5)
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及软件的概念和功能。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构成;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如内存、软磁盘、硬磁盘、光盘等)、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器、显示器、打印机等)的功能。
2、启动、关闭;
微型计算机的显示器、软硬磁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鼠标器、打印机等的使用。
3、键盘的使用及指法训练。
3、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有既能适合计算机学科教学,又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联网计算机教室。
4、应配备"指导纲要"所要求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辅助教学软件。
5、开设计算机课程必须具备相应的师资条件,按照"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教学。各地区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注意新教师的培养和老教师的知识更新。
附录一 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模块一、计算机基础常识和简单操作(参考课时:5)
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及软件的概念和功能。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构成;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如内存、软磁盘、硬磁盘、光盘等)、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器、显示器、打印机等)的功能。
2、启动、关闭;
微型计算机的显示器、软硬磁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鼠标器、打印机等的使用。
3、键盘的使用及指法训练。
常用键盘的分区图;常用键的功能;键盘操作的姿势;键盘指法及训练。
模块二、微机操作系统简单操作与使用 子模块一、DOS的简单操作与使用(参考课时:5)
1、微机磁盘操作系统的功能及启动。
2、文件的概念、命名、类型;目录的树型结构、路径。
3、常用文件操作命令的使用,如复制、删除、显示命令等。
4、常用目录操作命令的使用,如目录的建立、删除、进入和退出等。
☆5、常用磁盘操作命令的使用,如磁盘格式化、磁盘复制等。
子模块二、WINDOWS的简单操作与使用(参考课时:15)
1、WINDOWS的基本操作。
基本窗口、菜单、对话框的操作。
2、程序管理器的功能与简单使用。
程序管理器的作用与组成;启动与退出;启动应用程序。
3、"画笔"软件的操作与使用。
☆ 4、文件管理器的简单操作与使用。 文件管理器的启动与退出;文件、目录及磁盘的简单操作。
模块二、微机操作系统简单操作与使用 子模块一、DOS的简单操作与使用(参考课时:5)
1、微机磁盘操作系统的功能及启动。
2、文件的概念、命名、类型;目录的树型结构、路径。
3、常用文件操作命令的使用,如复制、删除、显示命令等。
4、常用目录操作命令的使用,如目录的建立、删除、进入和退出等。
☆5、常用磁盘操作命令的使用,如磁盘格式化、磁盘复制等。
子模块二、WINDOWS的简单操作与使用(参考课时:15)
1、WINDOWS的基本操作。
基本窗口、菜单、对话框的操作。
2、程序管理器的功能与简单使用。
程序管理器的作用与组成;启动与退出;启动应用程序。
3、"画笔"软件的操作与使用。
☆ 4、文件管理器的简单操作与使用。 文件管理器的启动与退出;文件、目录及磁盘的简单操作。
☆5、打印管理器的功能与简单使用。
模块三、汉字输入及简单文字处理(参考课时:15)
1、 汉语拼音输入方法。
2、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简介及社会应用。
3、文件的建立、打开、保存、关闭等。
4、启动、退出;编辑窗口简介、设置与光标移动;文字的输入、插入、删除和修改;查与替换;块操作(块的定义、复制、粘贴、删除、移动、存储、取消等)。
☆ 5、排版及打印:字体、字型、字号、字间距、行间距的设置,版面设计,分页和打印输出等。
模块四、LOGO绘图(参考课时:15)
1、LOGO语言的启动、海龟及屏幕的介绍。
2、使用基本的海龟绘图命令绘图。
3、使用重复命令绘图。
4、过程的定义、编辑、调试与修改、调用与多层调用。
5、圆、圆弧、花等一些不同类型图案的设计。
模块三、汉字输入及简单文字处理(参考课时:15)
1、 汉语拼音输入方法。
2、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简介及社会应用。
3、文件的建立、打开、保存、关闭等。
4、启动、退出;编辑窗口简介、设置与光标移动;文字的输入、插入、删除和修改;查与替换;块操作(块的定义、复制、粘贴、删除、移动、存储、取消等)。
☆ 5、排版及打印:字体、字型、字号、字间距、行间距的设置,版面设计,分页和打印输出等。
模块四、LOGO绘图(参考课时:15)
1、LOGO语言的启动、海龟及屏幕的介绍。
2、使用基本的海龟绘图命令绘图。
3、使用重复命令绘图。
4、过程的定义、编辑、调试与修改、调用与多层调用。
5、圆、圆弧、花等一些不同类型图案的设计。
6、LOGO语言的数值计算、彩绘图、音乐功能。
7、LOGO文件的简单管理。
教学建议:LOGO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更是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因此,LOGO语言的教学要侧重于画各种各样有趣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等。注意通过LOGO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模块五、教学软件或益智性教学游戏软件的使用
教学建议:在小学阶段,如果有充足的课时,除了让学生学习上述计算机简单常识和基本操作外,可把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应用上。可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软件或益智性教学游戏软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智力。适度地让学生玩一些益智性教学游戏软件,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手、眼、脑协调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附录二 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基本模块
模块一(M1)、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子模块一(M1-1)计算机常识及基本操作(参考课时:8)
7、LOGO文件的简单管理。
教学建议:LOGO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更是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因此,LOGO语言的教学要侧重于画各种各样有趣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等。注意通过LOGO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模块五、教学软件或益智性教学游戏软件的使用
教学建议:在小学阶段,如果有充足的课时,除了让学生学习上述计算机简单常识和基本操作外,可把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应用上。可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软件或益智性教学游戏软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智力。适度地让学生玩一些益智性教学游戏软件,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手、眼、脑协调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附录二 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基本模块
模块一(M1)、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子模块一(M1-1)计算机常识及基本操作(参考课时:8)
1、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及趋势;计算机的分类及特点;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建议: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情况,理解计算机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关心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考虑到本部分教学内容的材料较多,课时有限,建议最好以放映教学录像片,或通过参观、讲座、演示、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向学生介绍有关情况。
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及软件的概念和功能。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简介;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构成;中央处理器功能;存储器的功能和分类(如RAM、ROM、软磁盘、硬磁盘、光盘等);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器、显示器、打印机等)的功能。
教学建议:本部分教学内容涉及较多的名词、术语和概念,需要理解或掌握,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作好必要的准备。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并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建议教师拆开一些计算机或搜集一些图表、图片向学生讲解和演示。
3、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及趋势;计算机的分类及特点;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建议: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情况,理解计算机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关心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考虑到本部分教学内容的材料较多,课时有限,建议最好以放映教学录像片,或通过参观、讲座、演示、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向学生介绍有关情况。
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及软件的概念和功能。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简介;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构成;中央处理器功能;存储器的功能和分类(如RAM、ROM、软磁盘、硬磁盘、光盘等);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器、显示器、打印机等)的功能。
教学建议:本部分教学内容涉及较多的名词、术语和概念,需要理解或掌握,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作好必要的准备。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并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建议教师拆开一些计算机或搜集一些图表、图片向学生讲解和演示。
3、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著作权(版权)、知识产权及软件保护的概念;计算机犯罪、计算机安全、计算机病毒的概念;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方法。
教学建议:在计算机课程中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和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可通过一些教学材料或实例以及课堂讨论让学生理解在我国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微型计算机基本部件的连接;启动、关闭和基本操作;微型计算机的显示器、软硬磁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鼠标器的使用。
教学建议:这部分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各部分设备的名称、功能、使用以及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构成等有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可将讲解和演示结合进行。
5、键盘的使用及指法训练。 常用键盘的分区图;常用键的功能;键盘的操作姿势;键盘指法及训练。
教学建议: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技能,应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初学阶段安排键盘指法训练课,提供较为充足的课时,并可结合打字教学软件进行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规范的键盘指法,为以后逐步提高击键的准确性和速度打好基础。
教学建议:在计算机课程中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和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可通过一些教学材料或实例以及课堂讨论让学生理解在我国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微型计算机基本部件的连接;启动、关闭和基本操作;微型计算机的显示器、软硬磁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鼠标器的使用。
教学建议:这部分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各部分设备的名称、功能、使用以及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构成等有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可将讲解和演示结合进行。
5、键盘的使用及指法训练。 常用键盘的分区图;常用键的功能;键盘的操作姿势;键盘指法及训练。
教学建议: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技能,应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初学阶段安排键盘指法训练课,提供较为充足的课时,并可结合打字教学软件进行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规范的键盘指法,为以后逐步提高击键的准确性和速度打好基础。
子模块二(M1-2)计算机基础知识(参考课时:5)
1、计算机与信息处理。
信息及信息处理的概念;数制;常用数制之间的转换(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数据单位(位、字节、字);编码(ASCII码、汉字国标码)。
教学建议: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各式各样,但都可由数值信息和非数值信息的数据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数据的表示形式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能够加深对信息及信息处理本质的理解。
2、指令和程序的概念;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源程序和目标程序的基本概念。
3、常用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型号及配置。
4、计算机网络通信及多媒体的常识及一般应用。
模块二(M2)、微机操作系统的操作与使用
子模块一(M2-1)DOS的基础知识与使用(参考课时:10)
1、操作系统概念与微机磁盘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启动。
2、文件的概念、命名、类型;目录的树型结构、路径。
1、计算机与信息处理。
信息及信息处理的概念;数制;常用数制之间的转换(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数据单位(位、字节、字);编码(ASCII码、汉字国标码)。
教学建议: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各式各样,但都可由数值信息和非数值信息的数据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数据的表示形式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能够加深对信息及信息处理本质的理解。
2、指令和程序的概念;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源程序和目标程序的基本概念。
3、常用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型号及配置。
4、计算机网络通信及多媒体的常识及一般应用。
模块二(M2)、微机操作系统的操作与使用
子模块一(M2-1)DOS的基础知识与使用(参考课时:10)
1、操作系统概念与微机磁盘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启动。
2、文件的概念、命名、类型;目录的树型结构、路径。
3、 常用文件操作命令的使用,如复制、删除、更名、显示等。
4、 常用目录操作命令的使用,如目录的建立、删除、显示目录清单等。
5、常用磁盘操作命令的使用,如磁盘格式化、磁盘复制等。
6、其它常用命令的使用。
4、 常用目录操作命令的使用,如目录的建立、删除、显示目录清单等。
5、常用磁盘操作命令的使用,如磁盘格式化、磁盘复制等。
6、其它常用命令的使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