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与钟子期的诗句
不须买丝绣平原,不用黄金铸子期。——毛滂《上曾枢密》
子期去不返,浩浩良不悲。——贯休《偶作二首》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五古·挽易昌陶》
副相韩安国,黄门向子期。——岑参《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
风流不减张京兆,雅尚真追向子期。——韩上桂《紫陌行》
向秀闻笛,伯牙绝弦。——李瀚《蒙求》
独嗟流水引,长掩伯牙弦。——骆宾王《乐大夫挽词五首》
座中那有钟子期,祇有鼾齁侧冠弁。——程恩泽《沈栗仲同年宰酃县以弦歌化之邑能鼓雅琴者四十余人其治可想以诗赠之》
巴人白云难同调,今古应无两子期。——陆文圭《和刘濬见贽韵》
泰山的诗句
一榻既因徐孺设,绿琴来对子期弹。——杨弘道《赠元伯》
伯牙之绝弦兮,无锺子期而听之。——东方朔《七谏》
浅世断无钟子期,弦中妙意为谁举。——白玉蟾《赠蓬壶丁高士琴》
世无子期耳,伯牙泪空弹。——汪莘《访孟守》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刘向《九叹》
几拟以黄金,铸作钟子期。——贯休《古意九首》
世无伯牙手,锺子每长叹。——汪莘《访孟守》
文章千载一知己,交结何须钟子期。——李攀龙《送谢茂秦》
瓠巴骑鲸上天去,伯牙成连亦千古。——白玉蟾《赠蓬壶丁高士琴》
九死不干杨意荐,半生空负子期知。——胡直《忆昔行寄陈廷评南京初唐体》
横琴妙在无弦处,何必知音有子期。——林景熙《答唐玉潜》
成连刺船去东海,伯牙弟子何足观。——何绛《十四夜西湖歌》
谁言伯牙绝弦锺期死,泰山峨峨水汤汤。——黄庭坚《西禅听戴道士弹琴
成风郢匠斫,流水伯牙弦。——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伯牙骨朽今几年,叔夜《广陵》无续弦。——刘基《旧在杭时为冷起敬赋泉石歌乱后失之今起敬为》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有丝不绣平原君,有金不铸钟子期。——胡仲弓《感兴》
伯牙挥手,钟期听声。——嵇康《琴赋》
水仙缥缈来相迎,伯牙从此留嘉名。——李咸用《水仙操》
庄周高论伯牙琴,闲夜思量泪满襟。——罗隐《重过随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长句》
子春伯牙非伶官,古能琴者必君子。——方回《听孙链师琴》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陶渊明《拟古 其八》
扩展资料:
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琴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最擅长弹琴。荀子《劝学篇》中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而且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钟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
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