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与学的作文
提起语文,那可真是一门让人又爱又恨的学科。从我自己的学习经历,到后来观察身边人的语文学习,再到如今偶尔能给小朋友们讲讲语文知识,这一路的经历,让我对语文的教与学有了好多好多想说的。
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的语文学习,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场有趣的冒险。每天早上,老师都会带着我们大声朗读课文,那一声声清脆的读书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当时学认字,可真是费了好大的劲。老师会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我们就在下面跟着一笔一划地模仿。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个“藏”字,笔画多得让我眼花缭乱。我总是写不好,不是少了这一笔,就是多了那一笔。老师特别耐心,走到我的桌前,握住我的手,带着我写了一遍又一遍。“你看,这个‘藏’字就像一个小房子,里面藏了好多宝贝,所以笔画比较多,但是只要你认真写,就能把这些宝贝都藏好。”老师温柔的话语,至今还刻在我的心里。
到了中学,语文就变得更有挑战性了。阅读理解和作文成了重头戏。那时候做阅读理解,我总是抓不住文章的主旨,老是答错问题。记得有一次考试,有一篇散文,写的是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愣是没读出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完全偏了方向。试卷发下来,看着那红红的叉叉,
心里别提多沮丧了。语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没有批评我,而是和我一起重新读了那篇文章。“你看这里,作者描写家乡的景,用了这么多优美的词语,其实都是在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你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语文的阅读理解,不是简单地认字读句,而是要用心去体会。
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作文就更不用说了,一开始真是让我头疼得不行。每次写作文,我都像是挤牙膏一样,半天也挤不出几个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写人的作文,让我们写自己最敬佩的人。我想来想去,决定写我的爸爸。可是提起笔,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最后硬着头皮写了几百字,交上去的时候心里特别没底。没想到老师在作文后面写了很长的评语,夸我选材不错,但是描写不够细致。“比如你写爸爸工作辛苦,不能只是说他每天很晚才回家,你要具体写他回家时的样子,脸上的表情,身上的衣服是不是有灰尘,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受到爸爸的辛苦。”老师的指点,让我明白了好作文需要有细节,有真情实感。
后来上了高中,语文的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文言文、古诗词,这些都需要我们有深厚的积累和理解能力。还记得学的时候,那拗口的词句,复杂的句式,让我差点崩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一句我读了好多遍都读不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激情澎湃,给
我们讲屈原的身世,讲他的爱国情怀。“同学们,屈原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多么无奈,但是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老师的讲解下,那些晦涩的文字渐渐变得生动起来,我也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屈原站在汨罗江边,忧国忧民的身影。
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选择了师范专业,居然有机会能把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别人。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语文的时候,心里特别紧张。我给他们讲诗词,讲散文,看着他们一双双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睛,我突然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
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写景的作文。收上来一看,发现大部分同学写得都很平淡,没有把景的美展现出来。我挑了一篇比较典型的作文,在课堂上讲评。“你看,这位同学写春天的公园,只是说花开了,草绿了,树发芽了,这样太笼统了。我们要仔细观察,比如花是什么颜的,有多少种,是不是有蜜蜂在采蜜;草是嫩绿还是深绿,是不是像一块柔软的地毯;树的新芽是什么样子的,像不像一个个小音符。”我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着,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眼睛都不眨一下。
还有一次,讲文言文。我让同学们分角朗读,大家都特别积极,有的同学模仿项羽的霸气,有的同学模仿刘邦的圆滑,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读完之后,我们一起分析文章中的人物
形象,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项羽太冲动,有的说刘邦太狡猾。在这样的讨论中,同学们对文言文不再感到害怕,反而觉得很有趣。
语文的教与学,其实就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老师用心去教,学生用心去学,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语文,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了解别人的故事,可以领略古今中外的文化。
如今,每当我回想起自己学习语文的点点滴滴,以及教语文的那些日子,心中都充满了温暖和感慨。我知道,语文的教与学永远不会停止,它会像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滋润着每一个热爱它的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