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下古诗译文及赏析2
部编语文七下古诗译文及赏析2
3、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
  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34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赏析
1、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2、全诗扣紧一个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
,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 
3、谁家玉笛暗飞声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4、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谐音。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5、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6、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
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理解性默写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诗中以声传情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9.诗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练习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古人离别常  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5、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
6、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分)①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1分);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1分)②游子思乡之苦。(2分)
7、展开想象,写出“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描绘的画面。(2)示例: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8、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9、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2)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2分。意近即可)
10、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诗眼是“故园情”(1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1分)。
11、“折柳”二字在诗中即指《折杨柳》曲调,又含折柳送别之事,代表了古代的一种文化习俗,一种美好的伤感情绪。(2分)
12、第二句中的“散”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散”是飘散、飞散的意思,一个“散”字让笛声有了可视可触的形象,使笛声随着春风悄地在洛城的夜空飘荡而无所不在
4、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龙钟:淋漓沾湿的意思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鉴赏:
   1、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2、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3、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