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语言专业学生对于古代汉语的态度
2010级汉语言4班 陈曦
内容摘要: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开展的一门以中国古代书面语中的文言文为教学对象的基础课。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好古代汉语十分重要。但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并不重视古代汉语这门课程。
关键字: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态度,语文教学工作
引言:
在我们读小学时,就已经开始对文言文进行学习,初中、高中对文言文又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我们在大学后又开设了古代汉语这一学科。作为专业课学好古代汉语十分重要,不仅限于大学生活,乃至以后得工作中,学好古代汉语都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尽管古代汉语十分重要,但作为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是如何对待的呢?请随本论文一起看看学生心目中的古代汉语。
正文:
从一般层面来说,我们称古汉语为文言文,或者说,文言文是它的主干。何谓文言,王力先生认为,文言就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学作品以及历代的模仿之作。古代汉语是一种定型化的语言,沿用了两千多年,诸子散文,两汉辞赋,历史著作,唐宋古文……这些都在它的范畴之内。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开展的一门以中国古代书面语中的文言文为教学对象的基础课。由于这门课不仅是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基础,同时也和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哲学、古籍整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从事这些相关学科教学和研究的工具,所以它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课。由此可见,不只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专业学生学好古代汉语也十分重要,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学好古代汉语是重中之重,但在实际的学习中,汉语言专业学生对待古代汉语的态度究竟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针对关于古代汉语的调查问卷,我们邀请了10级汉语言全体同学和部分09级汉语言专业同学进行填写,可以说具有权威性、准确性以及实时性。
首先,在第一题:你是否喜欢古代汉语这门课程?这一问题上,有36.72%的同学选择喜欢,另仅有0.8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大多数的同学(所占百分比为53.39%)对于古代汉语的态度都是不喜欢不讨厌。由此可见,很多同学对于古代汉语都是一个随便的态度,上古代汉语课只是因为学校安排且为专业课,学生自己并没有对古代汉语产生兴趣。但十分有趣的现象是,在稍后的问题中,对于询问:你认为古代汉语在以后教学工作中是否重要?84.98%的同学都选择了重要。我猜想,如果不是古代汉语在以后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话,同学们对待古代汉语的态度应该会更加漠然!
其次,学生认为在古代汉语中学习最困难的部分为:语法、虚词、词义。不只是古代汉语,即使是在现当代汉语的学习中,语法与句法成分划分也是重点难点。以古代汉语语法中词性转换为例:《上邪》中“夏雨雪”一雨字。夏天本来是没有雪的,只有雨。因此夏天的雪不说“下雪”,而是“雨雪”。把雨作为动词来解,堪称美妙。但对比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单词是最难的,而语法则相对简单,只要记住固定搭配就可以。我觉得这正是需要我们反思
的地方,不能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就忽略对汉语的学习。也许正因为是母语的原因,我们才忽视了对语法的学习,导致语法成为我们学习路上的绊脚石。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当代汉语,都要从小培养兴趣。
既然说到了语法,就不得不提到古文背诵了。古文背诵,可以说是学习古代汉语的最好方法。首先,明确每个字的读音,然后大声朗读,反复读多遍后,你就会发现古文中的乐音性,慢慢掌握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这跟古文背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又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看调查问卷第六题,我们比较就会发现,学生上大学后读过最多的书为《论语》、《诗经》、《史记》,除了这三本书内容浅显、通俗易懂外,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上大学读过得古代文学作品多为课堂老师讲授,课下自己拓展的少之又少!与此同时,很多同学(占35.91%)认为自己古代文学差的原因是阅读量少!因此,要想学好古代汉语,我们必须要加大阅读量。
第三,我要说的是在古代汉语学习中,大多数同学的工具书仅为《古汉语字典》和《古汉语词典》。而这两本工具书,是我们在高中的时候,老师就要求必备的。由此可见,大学的古汉语学习,很多同学都是抱着糊弄的心态,没有认真对待过。连工具书都是只有最基本的,更何况是课外拓展呢,想必是少之又少啊!
最后,我想说一下汉语言专业学生对待国学的态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但在调查问卷中,针对国学这一问题,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我们学校什么时候开展过国学讲堂,更不知道国学包括什么,很多同学印象中国学只有《三字经》。其实中国国学博大精深,甚至包括了星象与占卜。学习古代汉语,扩大阅读量,不一定一定要读正史。比如鲁迅先生,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国学功底深厚,但是鲁迅先生所读的很多文献资料都是“旁门左道”和“野史”。鲁迅先生认为只有王国维先生一个人是真正研究国学的,而其他人、其他学派都受到过鲁迅先生的批评,尤其是“鸳鸯蝴蝶派”。也许你对维护皇权、维护封建制度的古代历史典籍不感兴趣,那不妨尝试一下当时边缘作家的作品,或许你慢慢会读出兴趣!
总之,作为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对待古代汉语的态度都是不冷不热,其他专业的学生想必更是连古代汉语是什么都不了解吧!学生对古代汉语不热衷,学生本身固然有原因,但我想社会风气必然也会影响学生的判断。
中华历史五千年,是代代传承的。我认为不理解中国的昨天,断然不会读懂今天的中国。而学好古代汉语,便能将中国的历史、文化、科技以及风俗一览无余!首先,学习古代汉语,
有助于掌握古代优秀文化,提高道德修养,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伟人说过:“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新民主主义论》,《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68页)理所当然地,要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就必须学好古代汉语,因为作为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了解这些文化,必须具备阅读古代资料的能力。因此,我们只有学好古代汉语,才能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认识我们民族的过去,并进一部展望美好的将来。其次,离开古代汉语,我们不到回“家”的路。这句话对于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感觉深刻的。比较文言和白话,我们都知道,文言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而白话总共还不到100年,这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啊。因此,我们可以说,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其根源就在于文言。文言是白话的奠基石。试举一例:上个世纪前期,我国文坛“星光”璀璨,大师辈出,如鲁迅、胡适、林语堂、梁实秋、闻一多、老舍、巴金等,都堪称楷模,这些人在我们算来,如数家珍,意趣不减。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们光华四射,文采灼灼,他们风流儒雅,气质非凡,与其说他们是提倡白话文的文学大师,不如称其为熟谙文言的先贤圣人。可时光骤转,到了该世纪后期中国文坛却“风流尽去”,“黯然失”,再也没有大师体涌现,即便是仅有的几为大师,却也是前期出生的,留
给我们的,也只有无尽的哀思。积攒了千年的瑰宝,顷刻间就被全盘否定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日益开放的今天,汉语正在英语的逼视下消沉,古代汉语更是离我们越来越远。学习繁体汉字,朗诵诗词曲赋,与古人语,与古人思,虽不能成圣贤,此生也坦然。
参考文献:
《新民主主义论》,《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68页
陕西师范大学网站:古代汉语精品课程
北大中文论坛
豆瓣古代汉语小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