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十六朵
花》2
第一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唱山歌》。
2·知道《唱山歌》是壮族民歌及有关刘三的传说故事。
3·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自己对这首民歌的感受。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人《唱山歌》教学。
组织简短的交流。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组织简短的交流。
·初步学唱歌曲。
6·深入学唱歌曲。
表现与鉴赏。
8·复听范唱、体验音乐。
9,创设情景,引导创编。
教学评价
·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2·是否能基本正确、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
3·能否用语言简单地描述自己对这首民歌的感受。
第二时
教学内容
·欣赏侗族大歌《小山羊》。
2·欣赏琵琶独奏曲《天山之春》。
教学目标
·知道《小山羊》是侗族民歌,《天山之春》的旋律取材于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并感受其风格。
2·熟悉两个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
3·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辨其音。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人《小山羊》的听赏。
2·初听作品,组织简短的讨论。
3·第二次听赏作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聆听第二部分两个声部的变化。
4·组织学生分别哼唱《小山羊》两个声部的曲谱后,再播放范唱,让学生随录音哼唱。
·组织学生简短讨论。
6·巧设"话题",转移欣赏内容。
7·板书或张贴曲名及旋律主题曲谱后,播放录音《天
山之春》。
8·组织简短讨论。引导学生就"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个话题进行交流。随后,可就演奏乐器
琵琶以及作品背景情况作介绍,然后作二次欣赏。
9·再次欣赏《天山之春》。为加强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可组织学生演唱旋律主题。
0·第三次播放《天山之春》,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或模仿琵琶演奏进行听赏。
教学评价
·学生是否愿意玲听音乐,其参与程度如何。
2·本预定的三项目标完成情况。
第三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
2即兴创编。
教学目标
·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久不唱歌忘记歌》,并知道该作品是贵州布依族民歌。
2·能体会歌词中衬词对情趣表现的作用,并能以风趣的演唱进行表现。
3·主动参与创编实践,并能作出简单的填词创编或欣赏别人作出的有价值的创编。
五十六朵花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出示大歌篇,聆听歌曲范唱。
3·组织简短的讨论。
4·介绍《久不唱歌忘记歌》的相关背景与布依族人文风情。
·引导学生关注录音范唱中衬词对情绪表现的作用和唱法特点。
6·再次听赏录音范唱后,听取学生的评述。
7·指导学生练习衬词的朗读和演唱。
8·完整演唱及多种形式的练唱(见
"教材分析"中的建议)。
9·引导学生按曲调即兴填词。
0个人表现与小组合作表现。
1·对学生们公认的好的填词给予表扬,通过板书,组织全体演唱。
教学评价
学生对歌曲内容及情趣的理解与表现程度。
2学生主动参与创编,欣赏别人的创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