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教案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教学内容:
  学唱《吹起羌笛跳锅庄
  欣赏《瑶族舞曲》
  学唱《阿喽喽》
  教学目标:
  、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和幽默风趣的情绪演唱《阿喽喽》。
  2、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主题,划分段落,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的主要主题。
  3、在唱、奏、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人人参与,大胆投入,相互配合。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课堂打击乐器。
  (二)图片、音像资料
  羌族、瑶族人民服饰图、跳锅庄的图片或录像,羌笛的图片,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阿喽喽》的演唱带、伴奏带,《瑶族舞曲》的录音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用舞蹈参与歌曲的表现,用演奏参与音乐欣赏。
  难点:
  在读谱教学中学习《阿喽喽》的歌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目标:
  、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
  、导入
  《五十六朵花》这一单元从低年级一直延伸到高年级,一方面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学习音乐的角度来看,学习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实在是太有必要了。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都称为少数民族,他们中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舞蹈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从小就应当学习、了解它并热爱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羌族。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这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因此各
  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歌中唱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也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从事农业生产,但在改革开放后也兴办起自己的制革、水泥、木材、化肥厂,另外,羌族的绣花和编织也是非常有名的。
  同学们请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唐代诗人王之焕就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著名诗句。
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到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响起羌笛的声音。
  我们再来看跳锅庄的图片(出示图片)。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地参加进去,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主要动作是弓腰、甩袖,边唱边舞,我们等会儿也来学几个锅庄舞的动作,请大家也像羌族人民一样,高高兴兴地参加进来。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4)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5)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师生总结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为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在唱、奏、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人人参与,大胆投入,相互配合。
  教学过程:
  、
  师生问好后发声练习
  2、
  复习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由学生讨论选用四种课堂打击乐器作伴奏,声音相似的可只选其中一种,例如三角铁与碰铃、舞板与木鱼。
  (2)前16小节的基本节律是“××│×××│”,后8小节的基本节律是“×××│×××│××│×××│”,最后3小节可与旋律的节奏相同。
  (3)由部分学生(约15人左右)演奏,其余学生随伴奏带歌唱,再依次换部分学生演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1)根据录像或图片,随教师学会一两个锅庄舞的动作。
  (最好将教室里的课桌撤掉,学生可以在原位学习舞蹈动作。)
  (2)随录音做动作。
  (3)边唱边跳。
  (4)男女同学各站一排,随歌声起舞,男女同学动作可以不同。
  (5)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随歌声欢快地跳起锅庄舞。
  5、小结: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欢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这仅仅是开始,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羌族和锅庄舞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
  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
  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
  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
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优美,使学
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阿喽喽》。
  教学目标:
  、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区,那里有不少的梯田,过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车来浇灌梯田,现在呢?大家看一看《阿喽喽》的歌词,“流水上山坡”!流水为什么会上山坡呢?(学生回答:用抽水机将低处的水抽上来或是电力灌溉)。同学们说得很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电,就能引水上山了。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五十六朵花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
  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
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教师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
  (齐)阿喽喽,阿喽喽,流水上山坡喽阿喽哩喽。
  (女齐)它是谁指路哎?它听谁的话哎?(男领)哎,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男齐)你见过没有?你信不信?(女齐)你信不信?(男领)哎!(齐)你哟信不信啰?唱第二段歌词时,将男领改为女领,男齐与女齐对调,就会有一种新鲜感了。
  5、师生总结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