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到底经历了什么,才成为中华几千年来的第一关
雁门关到底经历了什么,才成为中华几千年来的第一关
在我国山西省以北二十公里处的雁门山关上,有着这样一个牌匾,上面写着这样几个大字“中华第一关”,我们普遍把它称之为雁门关。它位于陕西省内的两个县的中间部位,一直以来都是古代兵家最需要攻占的地方,同时也是最难攻克的要塞之一,而且在雁门关的地方有长城经过,这是明朝万历年间重新修复建筑的一段长城,被称之为雁门关长城,全长有五千多米,而且还设置有烽火台等军事设施,只是年岁已久,再加上防护不到位,现在已经显得有些破旧不堪。雁门关之所以被称之为中华几千年来的第一关,主要还是因为在雁门关这个地方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著名历史事件,还有许许多多的战争与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雁门关与明雁门关
现在我们所认为的这个雁门关其实是古雁门关加明雁门关组成的,根据《唐志》记载:“西陉,关名也,在雁门山上,东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之西陉关,亦
曰雁门关”。所以古雁门关其实是铁裹门,并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这个雁门关,在这这个雁门关分为东西两个门,范围极其广泛,而古雁门关是由关城和古官道组成,冠城食用油人工凿成的一个V字形关隘,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外敌入侵,并且在此建立的烽火台等军事设施,而古官道则是供百姓以及官兵行驶的一条大道,全长三十里。《吕氏春秋·有形》篇曾记载过:“天下九塞,勾注其一。”其中的勾注指的就是雁门关,这里彰显雁门关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浴血雁门关
人人都说雁门关是以“险”著称的,并且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而雁门关的鲜主要在明雁门关上,明雁门关是由天险门和雁门关长城等地方组成。而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雁门关长城是秦朝修建之后,在明朝时期又进行修复建筑才形成。根据《唐书·地理志》记载:“雁门关有东陉关、西陉关。”天险门是在明代的时候建立的,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雁楼则是在1989年的时候进行复建,原来存在的雁楼已经在1939年的时候被毁掉了。据记载,天险门为关城南侧之门,是关南第一道城门,石基砖券,高12.5米。墙垣设垛口,门洞板1道,青石板铺路。天险门上建有雁楼,坐西朝东,面阔5间,进深4间,四周有走廊。
雁门关的历史名事
战国末期的赵国良将李牧曾经就驻守在雁门关,而且也是他多次对抗雁门关外的匈奴外敌,才保证了赵国的安危,当时的赵国不仅面临着其他国家的虎视眈眈,还有逐渐强大的匈奴在望着它,而李牧解决的就是外患。根据《史记》记载,“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及“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
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发生在这位赵国良将身上的所有抗敌事件都在雁门关,他甚至凭借自己的力量吓退匈奴,在此之后的十几年,匈奴都不敢靠近赵国的边境,但非常可惜的是他后来被离间之计害死,而他的死亡也加速了赵国的灭亡。他虽已死亡,但抗敌的英明却一直流传到了现在,直到现在代县境内还有李牧祠,而且是三处,其中一处就在明雁门关的镇边寺里。
在历史上,西汉应该算是和匈奴斗的比较凶的一个时期,所以西汉时期的统治者十分重视雁
门关的军事建设。汉景帝曾经在那里建造了阴馆城,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而天险就是汉武帝派万人凿筑而成。而白登之围就发生在雁门关附近,汉高祖刘邦刚称帝几年的时候,匈奴的单于就率领着40万大军南下迅速的攻占了几座城池,马上就要打到咸阳城,这个时候的刘邦亲自率领着兵马把匈奴赶到了雁门关外。
但是因为匈奴在雁门关外团团围住并频频示威,刘邦竟然因此盛怒,并且不听劝阻的执意杀
出雁门关外追击匈奴,结果就在雁门关外不远处的白登山上被围困住了。虽说最后有惊无险的逃了出来,但从此以后,汉朝的人就开始了和亲的政策,不再轻易的对匈奴出手。《前汉纪》记载:七年冬十月。上自征太原匈奴。冒顿单于拒汉。汉使者窥匈奴者十辈。皆曰易击。上使娄敬往。还曰。匈奴见羸弱。似有伏兵。不可击。上怒曰。齐虏妄言阻吾军。械系之。上至平城。匈奴果围上于白登七日。用陈平谋。说匈奴阏氏夫人。得开围一角。上乃遁出。除此之外,汉代时期昭君出塞的路线也是从雁门关这里经过,许多作品描写的传出女子哭泣声音的地方就是指的雁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