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员滑新宇。今天我将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天下九塞之首的雁门关。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它在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雁门山腰。又名“雁门塞”、“西隆关”、“西陉关”。雁门关古来即为戍守重地,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是晋中地区通往内蒙古高原的必经之地。自古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之说。
前方就是雁门山了,我们看到,这座雄伟的大山像一道巨大的屏障隔开了塞内和塞外。雁门山,古称勾注山。这里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大家看:远处的山脊上长城蜿蜒、烽台耸峙,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雁门关长城,这段长城全长8848米,连接起了广武口和白草口两个重要隘口,相当于在两大隘口间连接起了一道难以逾越
的封锁线,像一条穿越时空的生命线,3000年如一日地维系着雁门关和中原大地的安危。雁门关长城如今已经成为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和户外运动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也会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竞相光顾的旅游胜地。
    雁门关之关城,周长二里,墙高一丈八尺,石条座底:上砌城砖,有三座城门。东门之上筑有楼台,名曰雁楼,门额上写着“天险”二字。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上写着“地利”二字。北门未建楼顶,门额上写着“雁门关”三个大字。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整个关城建筑,虎踞龙盘,雄伟壮观。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诗句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
大家请看这边:那四方形的古城就是雁门关著名的军事要塞——旧广武城,这座辽代的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城外古战场上的288座封土汉墓,这是全国现存最大的汉墓,也是世界最大的古代将帅墓,无数英勇忠烈的将士长眠在这片辽阔的沙场上,让人由不得感叹:“黄沙百战穿金甲,古来征战几人回”。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凭借关城之险,击败匈奴十万人马;汉朝高主刘邦亲率三十多万大军北征匈奴,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曾经率兵和匈奴在此廖战,大获全胜;  汉元帝时,有胆有识的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前簇后拥,浩浩荡荡,出塞和亲的。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杨令公和佘太君的彩塑至今还凛然地静坐在雁门附近的杨家祠内。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巧伏雁门关,日寇四百余辆军车成灰烬,切断敌人南北运输线,夜袭阳明堡飞机场,摧毁日寇飞机24架,振奋国人。
雁门关,英雄的关。
雁门关,战斗的关。
雁门关,历史的关。
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浴血雁门关
  古往今来,雁门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从赵襄子袭取代国、“三家分晋”,到贺龙将军指挥雁门关伏击战,2500年来,这里记载于正史的战争,竟然也多达20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步雁门关史,堪称半部中国史。2500年来雁门关也成为一座著名将帅纪念馆。而这条雁门古道,既是一条狼烟滚滚的铁血战道,也是晋商汇通欧亚的茶叶之路、蒙藏人民朝圣五台之路,更是一处塞内塞外互通有无、边贸互市的古代口岸。因此,雁门关在中华儿女的心目中永远是一座中华民族在破关南下宇越关反攻、开关互市与闭关自守、出关和亲与入关朝圣的抑扬消长,交融、团结、统一、壮大的丰碑。那么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大家自行参观,好好感受一下雁门古关的气魄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