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传统与现代诗歌的桥梁
上个世纪初,以胡适先生的《尝试集》为发端的白话新诗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眼前当时间进入20年代,在新诗已经基本上立足以后,作为新诗发展史上的另一重要社团——新月派,所要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二是把创作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转向自身,也即使诗成为诗”。“如果说,早期白话诗人是从中国传统中处于边缘位置的宋诗那里,获得反叛的历史依据与启示;那么,现在新月派诗人就开始与中国诗传统中的主流取得了历史的衔接与联系”(《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徐志摩作为贯穿新月派前后期的重镇”,有人说他的人与诗都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因此,我们在解读其代表之作《再别康桥》时,要注意力求从形式和意象的使用上,用心关注他与传统的联系
笔力雄健,直追李白
中国传统诗歌中,尤其是在律诗绝句中,结构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无论是写景记事,还是抒情议论,都很容易从中间切开,从内容上分为两块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等莫不如此不过也有极少数的例外,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篇将昔时的繁
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得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比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首诗的艺术结构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而此诗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而我们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可以看到这种手法的运用
《再别康桥》诗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阕回环对应,写出了作别时的万千离愁2节至第6,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阴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夕阳西下到星光灿烂,5节诗人借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连用几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而正当热烈繁华达到极致之时,诗的第7节陡转直下,“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想终于没有实现这时的悄悄就与前面几节的热烈构成强烈的对比,此时此地,一切的美景只能给人带来更大的离愁,正如柳永所说的,“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果我们把首尾两节的凄婉哀伤看作是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的旋律,中间五节是抒情的主体部分的话关于桥的诗歌,就很容易看出徐在诗歌结构上借鉴了李白那种挥洒自如独具特的安排
对传统意象的传承
在诗的意象使用上,《再别康桥》中所用的柳青荇星辉笙箫,都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而且典型地体现了传统诗歌的哀而不伤”“寓情于景的特点这里笔者试以青荇星辉为例梳理徐在诗歌意象上对传统的创造性继承
青荇意象可以说是美女的象征青荇(今名荇菜),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茎细长,节上生根,沉没水中叶对生,略呈圆形,漂浮水面夏秋开黄花嫩茎可食,全草入药花开时常在阳光下泛光如金,因此又名金莲儿”。形态与生态近于荷花,又称水荷”。《诗经·关雎》第二章这样写道:“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歌托物起兴,以物喻人,以柔顺飘拂的荇菜比喻窈窕娴淑的女子,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表达了一种朝思暮想,爱屋及乌的痴恋心理而《再别康桥》中是这样来描绘青荇:“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歌拟物为人,赋予青荇以人的情态生命,把水底青荇写得活灵活现,情意绵绵。“油油描摹彩,油光翠绿,浓艳欲滴;“招摇写情态,有情有意,有滋有味,青荇似乎正在向诗人招手致意,
现出一份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份似水柔情,这种轻柔姿态,多像一位脉脉含情的女子送别情人时所特有的情态啊徐志摩借青荇”,水草写出了一种对母校如对情人般痴情眷恋的感情
星辉意象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在诗中,作者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再别康桥》中写星辉:“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同样是满船,同样是星光灿烂,在阅读《再别康桥》时,如果我们联想到唐温如的诗,就会构成一种互文本,在志摩此时的想要纵情放歌中看到一种狂醉之态(虽然未必是饮酒带来的醉,而是因美好的景物,美好的记忆而带来的陶醉),而这种狂醉中已经在孕育着怅惘我们就可以体会到,高潮中孕育着衰落的意境而这种意境,不仅频频出现在古典诗歌中,在古典小说中也是常用的手法之一,如《红楼梦》中的欢宴场面的描写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吧,阅读时可以由读者已有的知识构成前理解,勾勾连连,瞻前顾后,可以得到远远超出文本本身的美的享受
一个洒脱的现代崔护
《再别康桥》的抒情同样让我想起一首古诗,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寻春遇艳重寻不遇是很可以写成叙事诗的可是崔护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展示出诗歌的魅力来而徐志摩正是借鉴了这种写法,来表现他灵魂中的故乡——康桥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徐志摩何以如此迷恋康桥?仅仅是因为在这里读过书吗?显然不是是因为康河的风光秀美吗?不完全是,须知诗人是南方人,好山好水是见过不少的翻一翻诗人的散文与书信,或许会到答案诗人曾说过:“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诗人就是在那一春爱上了自始至终只把他当作朋友的才女林徽音,并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的在恋爱的人(哪怕是单恋)眼里,星月流水鸟儿柳条自然不比平时,“说也奇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1928年的这次康桥之游,又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逃避陆小曼带给他的痛苦,想要一个人静一静的他在给英国友人恩济之的一封信中说:“我这一次故地重游,是带着再寻旧欢的痴想的。”那么此刻想起当年康桥的一段恋情,怎能不令诗人感慨万千!
当我们比照同样使用抒情手法来记事的《题都城南庄》时,会发现两诗在内涵上的相似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胡适曾说过,志摩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当徐志摩忆起康桥那段美好的邂逅时,现在诗人心头荡漾的艳影”,是河畔的金柳,还是昔日恋人的身影?抑或兼而有之?康河的柔波这时也似乎有了情意,难怪多情的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那些痛苦而甜蜜的往事,那一段隐秘的情感虽终究成了一场幻梦,而且被揉碎了,但并未消失,金柳作证,柔波作证,水草作证,彩虹作证,整个康桥世界作证!由于诗人的到来,爱情在康桥回忆中复活,诗人几乎要泛舟河上,去追逐那些愉快的日子,然而,“此情可待成追忆”,片刻的遐想更激起了诗人的苦涩与怅惘诗人不得不离开了,他不愿惊醒一切,他要把这座感情的伊甸园永远地藏在心底,永远不去破坏它的美好与宁静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