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清明节有关的800字(5篇)
不一样的清明节  和清明节的作文800字1
      今日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妈妈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绚烂,春风暖暖,可是爸爸好像不怎么快乐,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当心翼翼地跟着爸妈后面走,突然爸爸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我摇摇头,爸爸给我讲开了: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日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爷爷奶奶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地里。反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亮见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着春风轻舞,间或有几只小鸟忽的一下飞走又忽的一下飞来,给安静的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着爷爷奶奶的名字、诞生及其逝世的时间,我算了一下,爷爷和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听爸爸讲爷爷奶奶都是非常勤劳和善的农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省来的钱都供应爸爸念书,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当爸爸刚刚参与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了,却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爸爸跟妈妈不声不响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悄悄地拔着……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两行思念难过的泪水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杂草清理洁净了,爸爸点上了纸钱,红红的火焰映红了爸爸的脸,爸爸注视着一张张寄予哀思的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悄悄地跪在地上恭尊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了三个头,心里暗暗宣誓:肯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不让他们的辛苦白费……
      今年清明季节虽然没有雨纷纷,但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
  和清明节的作文800字2
      清明节是咱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一到清明节咱们全家一起去上坟,到了坟地,我的弟弟妹妹们都等着我去玩呢。
      我的弟弟妹妹都很喜爱清明节,也包括我这个小,由于咱们大家可以聚在一起,一起爬山,一起放风筝,可快乐了!可欢乐了,惋惜一年中“‘清明节”只有一次,所以咱们很珍惜哦!说到这儿,我得赶快拿着我的风筝去和她们玩了,要不然他们爬山就不等我了。我走到坟前一看他们全来了,就差我一个人。咱们给祖爷爷、祖奶奶祭拜后就去玩了,爬山有两条路,一条很曲折以前放羊时走过的山路,很难爬。还有一条是山野地上长满小草的路,人们可以轻轻松松的爬上去,然而两条路都一样远。最终我的弟弟、妹妹们全都确定为了熬炼咱们的意志,上山时走那条曲折而困难的山路,下山时走那条平坦而长满小草的路。
      上山了,咱们象一只小老鼠一样“嗖、嗖、嗖”爬上去,可是爬到半山腰,他们累得直喘气,咱们快要爬不动的时候,兆兆比我小一岁的妹妹对大家说:“咱们要坚持,坚持才是成功,假如咱们退缩了,就是一个软弱的人,就是一个经不起一点风雨的.人”,我听了后说:“妹妹你说的对,俗话说:不经受风雨,怎能见彩虹。咱们肯定要爬上山顶”。“行”,大家说。咱们困难而努力的向上爬,,最终,咱们爬上了山顶,大家肯定会问,咱们是怎么爬上
去的,由于有一种信念,始终记在咱们心中,那就是,坚持就是成功。咱们在山顶被清风吹过,把咱们身上的“累”给吹走了。往下一看:啊!咱们的家乡贵德就像一个盆地,处处绿树成荫,清清的黄河顺势而下,柏油公路像一条条白的带子,高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好秀丽、好美丽。
      突然妹妹对我说:“咱们一起放风筝吧”!我听了急忙点头,拿出了我的蝴蝶风筝,妹妹拿出了小鹰风筝预备放风筝。那线一紧一松风筝渐渐飞上天空,咱们边跑边放,风筝越飞越高。我的蝴蝶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妹妹的小鹰风筝飞翔在蓝天中,看到五颜六的风筝在空中飘舞,咱们的心情好兴奋、好兴奋。
      突然,爸爸、妈妈在喊咱们该走了,咱们只好依依不舍的收起风筝离开。这一天是咱们值的怀念的日子。今日咱们好欢乐好尽兴。最终我要大声说:我最喜爱的节日是“清明节”。
  和清明节的作文800字3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着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候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现代人的眼中,“清明”与扫墓祭祀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由于,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确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祖先墓,到处犹存长者风。”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终,还必需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飘舞的泪花!也习惯了在清明看雨、淋雨;假如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睛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安慰吧!
      逝者已去不行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留,宗脉的连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正确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