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光辉岁月 关怀年老党员生活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8
【中图分类号】d57
201177日上午,在简短的出征仪式之后,湖北工业大学“红关怀暖人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赶赴湖北黄冈的国家级贫困县蕲春,主题则是为响应建党九十周年而展开的对基层老党员生活情况的调研及资助活动。
实践队员们在开展调研的短短七天时间里,共取得了97份的调研报告,调研范围涉及了蕲春地区狮子镇、漕河镇、青石镇、张榜镇、韩榜镇等地的30余个村庄,调研内容囊括了老党员的饮食情况、居住环境、出行工具、交通安全、子女赡养、社会福利、文化修养、党建政策了解等。调研的同时,队员们也对老党员送去了真诚的关爱与祝福,对于特别贫困的老党员,实践队总共资助1400元现金和寒衣200余件。这些物资和资助金是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党支部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利用课余时间募捐而来。
实践活动片段之一:未曾经历,不知生存之艰
从檀林镇赶往调研村落的路上,由于道路坎坷车子颠簸异常,突然汽车停在了“荒郊野外”,司机告诉队员们剩下的山路要步行。山路上的村民都是肩扛手提的带着各种器具物品,询问才知,由于贫困村子里的农机用具少得可怜,耕作大多还是靠人力。村子里有些农户,家里房屋破败无钱修缮,只能和鸡、猪等家禽共处一室;因为贫穷,村庄里几乎没有青壮年在家,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必须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同样因为贫穷,许许多多和队员们一样充满梦想的孩子辍学在家;更是因为贫困,山里的老人疾病缠身也无法,只能苦等百年……
队员们边步行前往目的地,边对当地老党员生活情况进行调研,在这些党员中:有为保卫国家而久经战场的老党员,也有在地方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老党员,其中还一些老村长党员们则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现在他们农村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要进行统一规划多样化种植;把一种产品形成产业化,其他如养殖业、畜牧业共同发展;开发未管理的山林,发展林业。虽然比较难以实施,但是可以看出他们人老心未老,个别的说到关键处显得比较激动。情之深,责之切,他们还在为人民谋福,只有整个农村富裕了,老党员及所有老年人的生活也就有保障了。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老党员村里都给了一定的照顾,虽说一碗水难以端平,对党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只是党的政策的实施透明化还需要队
光辉岁月 歌词员们等青年军以后更加努力!
在调研中走访的老共产党员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党性的光辉同样让队员们深深感慨。走访中一位名叫吴树青的老党员今年已经82岁高龄了,家里一贫如洗,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堂屋屋顶严重漏雨,厨房的屋顶也塌了一半。而且这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不怎么乐观,眼睛和耳朵都不太好使,走路时脊背深深地佝偻着。每年仅仅靠着一千多块的退休工资勉强过日子。虽然自身的情况非常恶劣,但是不论村里有什么党组织生活会,老人总是准时参加,从不缺席。村里人说起老人也都赞不绝口,也深深同情老人的遭遇。队员们真心希望经过这次的实践之后能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定的改善。
实践活动片段之二:希望升起的地方——蕲春四中
“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奉献作为业余。”710日,队员们与“大别山师魂”蕲春四中汪金权老师的交流座谈会上,汪老师道出了他对志愿服务的独特见解。汪老师出生于蕲春县狮子镇郝子堡村山区,自幼家中十分贫困,全靠乡亲们的资助才完成学业,后来他放弃了到大城市发展的机会而是在这山村里苦心研究,这是他的理想,教书育人也是多年来支持他走下去的信念,他把想法变成了办法。当谈到发展和教育时,汪老师的理
论,队员们不舍一字的全程记录:以前靠资源和能源以及廉价劳动力而快速发展的中国注定是不可持续化的,发展在于科技,科技在于人才,人才在于教育。而现在的大学生乃至大学校园都是心浮气躁,在高等教育中多存在形式化,高端人才急缺。近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化也愈见明显少数学校占据优秀的条件,生源分配不均等等。汪老师用“我愿意做一只萤火虫,虽然没有太阳的光辉,月亮的明亮,但却是黑暗中的希望。”来诠释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看法及对志愿服务精神的解读。面对这样的伟大情怀,实践队员们一方面进一步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则是想像他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蕲春四中建立帮扶基地。随后队员们将学校募捐的书籍捐到蕲春四中,完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知识传递。
在蕲春的最后一个晚上,实践队队员们为蕲春四中高三(4)班的学生举行了一场“放飞梦想点燃希望,青春跟党走”的特主题班会。队员们以高考过来人的身份向他们讲授高考经验、心得体会、以及对高考困惑的问题。一曲《国家》手语操、说出自己的梦想、猜词游戏、合唱《最初的梦想》···队员们精心准备的节目给他们鼓舞和欢乐,自己也沉浸其中。当孩子们把自己心中的梦想写出来甚至大声说出来的时候,队员们为他们感到骄傲,同样也希望他们能够为之付出努力,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最后就像歌词里“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放,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唱的一样,所有
队员们在此时此刻都希望自己的梦想随着自己的努力而成真!
实践活动片段之三:凄凄红军路,泉泉爱党心
此行,实践队还拜访了一位长江日报的新闻人物——个人在红军路途上行走的詹诗旺老人。詹诗旺住在将军山腹地牛头冲村,年近七旬的他为了唤起人们对那些深埋将军山的革命英烈的记忆。家境困难却并没有阻碍他那坚决的心,毅然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近4年的寻访路中,他背着行囊,自费数万元,走访两万余里,足足整理了几十万字的资料,写下《神秘的将军山》一书,地将发生在将军山的革命故事记录下来。
实践队是同当地黄冈电视台人员一起来到詹老家中的,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大家终于走进了这位大山深处老人的家中。破旧的房屋,简单的陈设,这是队员们的第一印象。在采访詹老过程中,詹诗旺老人向队员们介绍了他这几年的走访经历。他告诉队员们将军山是一个革命地,红军曾在这里展开过数万次的战斗,这里埋葬了无数革命烈士的英魂。将军山上散落了许多孤坟,而多半是红军的遗骨。每一座墓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却已经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消散在人们的记忆中,他不想革命先烈的血白流,不希望他们的精神永远消失,渴望通过寻访将这些故事搜集、整理出来,让后人重新铭记这些长眠在将军山的革命
先烈。之后,詹老还亲自带队员们参观了屹立在将军山的革命英烈的墓碑,“为了我的目标,我要坚持下去。”詹老的毅力给队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项没有任何回报的事业,并且会经历重重阻碍,然而,詹老却始终坚持着他的红之旅,“如果队员们不去记录,还有谁能铭记他们逝去的青春”这样一个信念始终在支持着他。
其实,在队员们一路调研中碰到了许多像詹诗旺老人那样时刻心中有党,铭记党恩的。在这里的老党员虽然很多处于贫困中,但他们却没有丝毫的怨言,他们的思想永远是那么的先进。在他们身上队员们看到了一种当代人缺乏的东西。短暂的接触,队员们却从他们身上看到人性中最淳朴的东西,感受到那种高贵的精神,这次实践活动确实让队员们学到许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