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诗意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设计概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的课程目标设计的学习单元。本单元聚焦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选编了自魏晋至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作品八首,这八首诗词作品分为三课,分别是魏晋诗歌、唐代诗歌和宋词单元的教学设计创设学习情境,再以若干专题学习的形式完成单元教学,是个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突出学习的实践性原则。本单元充分考虑了时代、诗人、诗体、风格流派、单元人文主题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服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的学习要求和目标,充分考虑学习情境,有效开展专题学习、实践性学习,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本单元学习以活动实践、自主学习为主线,围绕“生命的诗意”这一单元人文主题,三个学习任务分别从积累鉴赏、诵读体悟、写作表达等三个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不仅要完成对单
元内容的学习,更要实现本单元承载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的学习目标。
据此,设计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流程:
第一课段“生命的诗意”学习活动之“初识”。学生借助互联网和其他资源,查和收集资料,了解诗人及其作品,对本单元诗人及相关信息有一个初步认知。
第二课段“生命的诗意”学习活动之“相知”。学生品读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品味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并运用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专题比较阅读,创设情境来进行深度学习:魏晋诗歌比较曹操与陶渊明的人生志趣与生命追求,探讨他们人生的不同选择,进而理解两位诗人各自的生命思考;唐诗三首,比较三首诗不同的诗体形式对表达诗人情感的影响,从而理解诗人的生命状态与精神世界;宋词三首,借助语言表达、表现手法、风格特征的差异来探讨词人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从而把握词人的生命态度和深邃的心灵世界。
第三课段“生命的诗意”学习活动之“沉醉”。分小组合作进行诗歌朗诵会。反复揣摩诗歌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设计朗诵脚本。用多种形式的朗诵,传达品味诗歌的体验和感受,呈现诗人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品质。
第四课段“生命的诗意”学习活动之“觉悟”。对八首诗词作品所展现的诗人的不同生命状态与人生选择进行分类,探究诗人在不同人生境遇中,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的原因。针对诗人的人生选择,表达自己的观点。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诗词,就感触最深的艺术特写一篇文学短评。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完成一篇文学短评。教学设计把文学短评的写作设置在单元内容学习的过程中,让读写结合真正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落实。
共需10课时。
二、单元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 了解诗人、创作背景及相关作品,感受意象,浸入诗歌意境,分析艺术手法,赏析语言,领悟诗情。
2.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朗诵脚本,借助情绪、动作、表情以及选择适当的乐曲、图画等多种形式诵读诗歌作品,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文辞美、情感美。
3. 结合具体诗句,诗人人生际遇,品味诗人的情感,探讨诗人在不同生命状态下的人生选择,把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成一篇文学短评。
(二)思维目标
1. 通过“知人论世,感,析,悟这一思维流程鉴赏诗歌,提升解读古诗词的形象思维能力。
2.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
3.根据学习任务,通过对相关资料收集、归纳、整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专题比较阅读,提升从多篇文本中发现关联、比较鉴赏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价值目标
1.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2. 思考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感悟诗人不同生命状态下的人生选择、价值追求,获得启迪。
三、单元学习过程
第一课段:“生命的诗意”学习活动之“初识”
核心任务:自主阅读,完成初读表格
一、学习任务
课前学生借助互联网和其他资源,查阅本单元八首诗词创作的背景,诗人生活的时代及特点,作者个性特点、代表作品及风格等。课堂上师生交流,让学生对八首诗词的创作者及相关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二、课时安排
1个课时。
三、学习资源
本单元所有课文,单元学习任务提示。
学生自主搜集资源,老师根据学生需要适当补充资源。
四、学生活动
1. 课前借助互联网和其他资源进行资料收集,并完成“初识”表格填写。
2. 课堂上分享交流,整合完善表格,让学生对八首诗词的创作者及相关情
况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表一:“生命的诗意”学习活动之“初识
短歌行写作背景
诗题
诗人
生活时代
及其特点
个性
特点
代表作品
及风格
创作
背景
短歌行
曹操
归园田居
陶渊明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登高
杜甫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诗题
本诗相关知识
基础知识
短歌行
乐府建安文学
1.字音
2.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3.文化常识
归园田居
田园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体诗(乐府)
登高
近体诗(律诗、绝句)
琵琶行并序
新乐府运动
念奴娇•赤壁怀古
豪放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婉约派、易安体
第二课段:“生命的诗意”学习活动之“相知”
核心任务:梳理对比,欣赏艺术魅力
一、学习任务
感受中的意象,浸入诗词所营造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品味整首表现出来的语言特点,感受不同风格,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按照“相知”表格要求完成相关学习内容,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古诗鉴赏相关术语积累”资料分析选择出恰当的术语概括诗歌主要的意境、艺术手法、语言特点。
通过比较阅读,进行深入品读。有条件的,还可进行文拓展阅读。
二、课时安排
5个课时
三、学习资源
本单元所有课文,“古诗鉴赏相关术语积累”资料,探究拓展阅读资料
四、学生活动
(一)梳理分析:(1课时)
自主梳理第三单元八首诗,分别出诗歌的意象,并能概括意境特点,填写“相知”表格。
(1)诗歌中描绘的景象、物象、人象,分析其特点。
(2)结合全诗内容,感受意象营造的意境,并从资料的术语中选择合适的词
填入相应的位置。
(3鉴赏每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特点,结合诗歌内容情感分析,并从资料的术语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入相应的位置。
表三:“生命的诗意”学习活动之“相知
诗题
意象
意境
艺术手法
语言特点
思想情感
短歌行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学习支架 示例:
古诗鉴赏相关术语积累
意境
雄奇豪放、苍凉悲壮、浓艳瑰丽、清净静谧、清新素雅、凄婉忧伤、清丽柔美、凄厉萧索、幽深绵邈、悠闲恬静、孤高旷远、雄浑阔大、艰苦奇寒、荒僻幽静、安谧美好  清冷凄凉
艺术手法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语言特点
清新明丽,平淡质朴,直接明快,含蓄隽永、悲壮慷慨、直率奔放、豪放磅礴、闲雅婉丽、清丽典雅、绚丽飘逸、简洁洗练、富有哲理、刚健有力、形象生动、幽默讽刺、刚毅雄健、深邃沉郁
(二)比较赏析:(4课时)
    注:以下的比较赏析任务为初步预设,具体教学时需要结合学情进行调整。
1.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1课时)
(1出世与入世的碰撞——赏析诗歌的情感
任务导引:
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说到底,出世与入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在东汉末年乱世中,曹操和陶渊明作为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他们都借助诗歌传达出了自己的心声。通过解读这两首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任务设计:
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忧”什么?真的是想借酒浇愁吗?“守拙归园田”,“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