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二:分析诗歌典故,感悟诗人情志》名师单元教学设计本学习任务主要是品读三首拥有复杂典故的诗词:《短歌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三首诗词均选择运用典故表达诗人情志,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典故原意的基础上,对比典故与诗人所处时代与身世背景的异同,理解诗人委婉表达的情感与思考。
课时安排:3课时。
设计意图
学习任务二仍然聚焦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但学习难度增加,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诗词典故的基础上,结合创作背景,深入把握诗人借助典故委婉表达的复杂感情。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涵泳《短歌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涵。
2.查阅资料,充分理解诗歌中典故的原意、诗人借助典故委婉表达的内心情志,以及典故的表达效果。
3.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对比典故内容与诗人经历的相通与不同之处,理解诗歌中的复杂感情。
短歌行写作背景教学重难点
理解典故的原意及表达效果;体会诗歌内容上的重复与呼应。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曹操的诗歌作品,包括《观沧海》《龟虽寿》等,借助其中的名句和学生阅读过的《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调动学生关于曹操英雄形象与所处时代的回忆。
学习活动一:体会节奏,寻线索
1.诵读诗歌,把握节奏。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短歌行》,教师订正字音与节奏。之后,请学生多诵读几遍,到这首四言诗重章复沓的节奏规律。
提示: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引导体会四言诗二二节奏的特点,感受其质朴刚健的风格;引导学生发现本诗中四句为一个表意单元的特点,感受诗人思绪的发展变化。
2.梳理变化,串读诗意。
在熟悉诗歌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诗歌的情感变化。从开篇第一句,诗人便提出“人生苦短”之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后,诗人又由此愁生发出了其他的感慨,请同学们梳理诗歌中的情感变化。
提示:感叹人生苦短→思慕贤才→渴望建功立业,情感层层递进。
设计意图
这首诗是四言古体诗,并且有重章复沓的段落,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诵读来感受其节奏,并把握其中的情感变化。
学习活动二:理解典故,体悟深意
1.查典故,分析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网络资源等内容,完成下面的典故梳理表格,之后,小组交流填写内容。
理解典故为本诗阅读的难点之一,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诗人运用典故表达情志所产生的效果:不仅可以使表意更加委婉动人,还能借助典故出处的相关内容,表达更多言外之意。
2.结合典故,提纲挈领。
在理解典故内涵及效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重新阅读诗歌文本,理解诗人表意的重复与变化,对全诗有更提纲挈领的理解。
提示:“青青子衿”四句与“明明如月”四句,均表示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四句与“越陌度阡”四句均描写了自己与贤才相聚时相处甚欢的场面。“明明如月”四句与“月明星稀”四句相呼应,分别将贤才比作“何时可掇”的明月与“无枝可依”的乌鸦,一方面强调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一方面也劝说贤才不要犹豫,快些投奔自己;最后以“周公吐哺”的典故作结,再次强调礼贤下士的意愿与统一天下的志向,呼应开头“人生几何”对人生苦短的感叹。
全诗各句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设计意图
理解典故是阅读本诗的难点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查典故出处及原意,结合原意理解典故在诗歌中的作用并分析典故的表达效果。
学习活动三:结合背景,知人论世
1.查阅背景,小组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查阅《短歌行》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进行小组交流。
提示:时代背景是三国时期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雄争霸、战乱频繁。诗人作为三国雄之一,有称霸天下的政治野心,也有相应的政治才能,却也遭遇过赤壁之战这样的大败,统一的霸业仍未完成因而忧愁沉吟,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士共同建功立业。
2.结合背景,重读典故。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曹操创作此诗的时代背景与生平经历,重新审视诗歌中的典故,再次思考诗人选择、使用这些典故的初衷,对这首诗的创作目的、情感表达有更深入的理解。
提示:作为雄霸一方的枭雄,选择“周公”的典故最符合曹操的身份与统一天下的理想;选择“鹿鸣”的典故,符合曹操日常与贤才相处的场面;选择“子衿”的典故,则表现了他对贤才日夜思慕、求而不得的心情。典故使用恰当,契合人物的身份特点与性格经历。
设计意图
学习任务二对知人论世读诗方法的训练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与生平经历,还要对比典故的内容,理解诗人经历与所引典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作业
背诵《短歌行》全诗,理解诗歌精彩的典故运用与委婉曲折的情志表达。
设计意图
作业设计落实教材要求,背诵这首经典的四言诗。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涵泳《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合课下注释,体会词作雄浑苍凉的意境。
2.理解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作中寄托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
3.结合词作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词人的生平经历,对比典故内容与词人经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理解词作中的复杂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咏史怀古的写作手法;对比典故与词人经历的异同。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诵读词作,赏析意境
1.结合风格,诵读词作。
教师提醒学生,本词作为豪放词的代表,请同学们在诵读过程中尽量使用浑厚、沧桑的嗓音去朗读,读出本词的气势与韵味。请学生多读几次,尽量熟悉词作内容,为后面的讨论作准备。
2.感受场面,联想想象。
本词上阕集中描写赤壁的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江”与“山”两个意象。由“江”水汹涌澎湃联想到时间流逝,由“山”石奇峭高峻联想到历史上的豪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赤壁独有的环境特点,感受词作营造的意境氛围。
设计意图
本词的创作思路是依托赤壁景阐发怀古幽思,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体。因此,本活动将对词中景的赏析作为基础任务,以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环节中能更好地品味写景与咏史、抒情融合的特。
学习活动二:细读典故,体会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词的典故:三国周郎赤壁。词人因为游赤壁而想到了赤壁之战,进而想到了作战之将军周瑜。细读词人对周瑜的描述,学生会发现词人提到了周瑜人生的两个重要瞬间:小乔初嫁、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