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文阅读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下,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与新课程理念相契合,和传统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同时,文阅读教学模式也具备“单篇阅读”模式的优势。但是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文阅读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落实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难以达到既定的阅读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高中语文;文阅读
引言
文阅读是一种比较受人关注的教学方式,是在单位时间内,师生共同围绕一个或者几个主题集成一组文本,开展探究学习,最终形成共识的教学方式。文阅读的优势表现为:弥补单篇教学的不足,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高中语文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践,作了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重,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比较少,造成学生读书的兴趣不高。加之学生之间阅读水平差异大,阅读大多仅限于语文课本、课堂,因而呈现出阅读浅表化的特征。教师习惯于单篇教学,对文本的延伸和拓展不到位,并且过分注重学生分数的高低。此外,教师课堂阅读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要么放任不管只让学生自读,要么统领课堂以讲授为主,向学生机械式灌输语文教材知识,使语文教学呈现出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所体现,但参与的程度不深;教师注重阅读技巧的灌输,对阅读过程中思维方法的运用、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够。在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有的教师满怀信心,想大胆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学生阅读积淀不够,难以适应新方法,导致阅读教学无法取得新的突破;有的教师局限于让学生概括归纳文章的内容、分析作品结构、鉴赏艺术特等,问题死板,答案单一,过分追求阅读问题、答案的整齐划一,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体会故事的发展过程和情感变化,导致学生难以真正融入作品之中与作者对话,无法有效地鉴赏作品,阅读中思维和审美缺席。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文阅读开展现状分析
(一)对文阅读概念认识不够深刻
结合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议题、文本、集体建构、达成共识。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之前,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概念研究,只有对“文阅读”的内涵进行全方位审视,对其构成要素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开展文阅读教学。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多数高中语文教师针对“文阅读”的概念理解上存在误区,即:将议题片面地理解为阅读“主题”,将文阅读中的“达成共识”现象与阅读中的“标准答案”混为一谈。还有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文阅读”的内涵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文阅读就是单单从数量上进行了改变。正是因为高中语文教师认识上存在的偏差,致使教师在设计文阅读教学方案时常常出现诸多问题,最终文阅读教学落实效果不佳,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文阅读教学经验不足
在高中语文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文阅读的组织者、设计者。但是在具体的文阅读教学中,由于语文教师在之前并未开展过相关的教学,自身的文阅读教学经验比较匮乏,同时多数教师还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致使文阅读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落实效果不佳。一方面,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说,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紧紧围绕应试考试的内容选择阅读教学内容,致使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考试考什么,
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同时,受以往应试语文教学理念的束缚,部分教师认为文阅读教学模式可有可无,没有推广的价值。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分析
(一)设疑导读,促进思考
在开展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阅读主题,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去阅读、思考和探究。如在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主题为“解读文化”的文阅读活动,包括《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奴娇》《短歌行》《归园田居》几首古诗。在第一课时的“儒道文化的碰撞”中,笔者首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生活在古代,你最希望成为谁的邻居?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课堂氛围因此与历史情境联结了起来。接下来,笔者介绍了曹操、陶渊明、李白、苏轼几个人所遭遇的不同的人生困境、突围方式后,再次提出问题:在困顿的人生中,这些人活出了怎样的生命的诗意?学生经过反复阅读思考后到了“诗意”所在,他们说曹操生命的诗意是他招纳贤才的雄心,陶渊明的诗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的诗意是纵情山水的浪漫,苏东坡的诗意是宠辱不惊的
乐观……在这堂课的教学中,笔者适时提出问题,启动学生思考,学生深刻体会到诗人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作出的思考与选择,通过对诗人精神世界的解读,升华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短歌行写作背景(二)通过文阅读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方面得到提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再要教学生如何做阅读理解,而是要为学生培养出自己的阅读思维,能够从阅读中到作者的写作条线,能够从中到文本的脉络,从而为以后的阅读应用打下良好基础。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足够多的阅读文本而获得思维方面的锻炼。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边阅读边思考,通过深入思考,让学生能够辩证而有主见地去看文本,而不是听教师人云亦云,从而获得自己对于阅读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将高一学期第一单元的内容作为文阅读教学的素材,让学生看到同样是描写青春的花样年华,“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迈与激昂、郭沫若“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中抒发出的为未来理想愿意付出一切的英姿勃发、闻一多笔下通讯员的平凡中的伟大等,去分析这些诗歌、小说是通过什么样的思维逻辑将之书写出来的。同时以这个为契机,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去
理解这些课文,并从中到这些文章中的共同点,以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尽快厘清文章脉络。
(三)多元教学,完成知识构建
在文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并紧紧围绕当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文阅读的内涵,引领学生自主完成阅读,并结合自己在阅读中形成的感受和想法,在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最终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达成阅读共识,并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在优化文阅读教学时,应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文阅读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文阅读内容,精心设计具有层次化、高质量的阅读问题,促使学生在开展阅读的时候,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在阅读和思考相结合的过程中,提升阅读效果。
结束语
教师在树立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基础上,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文阅读,通过让学生了解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理解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文阅读中展现出来的语文的魅力,开展更多、更深层次的教学,让学生真正读懂语文。
参考文献
[1]孙继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文阅读策略的思考[J].家长,2020(15):111+113.
[2]李桂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文阅读策略[J].名师在线,2020(10):64-65.
[3]王雯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文阅读策略[J].高考,2019(36):157.
[4]肖荣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文阅读”特课程设计[J].天津教育,2019(23):84-85.
[5]李雪.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文阅读”特课程设计[C]//.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出版者不详],2019:97-98.